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明清刻本纸张是承载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本实验使用了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对荆州博物馆馆藏明清刻本进行了造纸原料及纸张制作工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批刻本纸张原料均为竹浆,在制作工艺上四套刻本均经过加填处理,填料主要成分为白垩或滑石粉,这四套刻本纸张均经过涂布处理,涂布矿物含高岭土。自古以来,荆州的造纸印刷业就较为发达,五代十国时期已有繁荣的印刷业,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主要造纸槽坊之一,产有荆川纸。结合这批刻本在原料和工艺上存在的一致性,推测这四套刻本有可能产自荆州。本研究为荆州地区明清造纸情况、刻本纸张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可为当地古籍文物的修复用纸选择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2.
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3.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24.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08,21(4):111-117
民国时期安徽人口发展的总特点呈补偿性低速恢复特征。安徽人口政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的密集点,以长江沿岸为首,依次为淮河流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皖南山区。民国前期,人口省际迁移数量甚微;随着工业发展,大批农民迁入城镇,尤以迁入安庆、芜湖、蚌埠等城市为多。民国时期,安徽人口的职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的居首,其次是从事商业和工业的。  相似文献   
125.
以人均GDP 作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空间以及关联性三个方面对2005-2013 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波动性增加,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其中福建省经济差异的最大贡献者是闽东南地区内部差异;②县域经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县域经济集聚性呈波动衰退状态,两级分化现象呈减弱趋势;③较发达县域沿四大交通线路呈“口”字型分布;④欠发达县域在部分省际接壤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出现经济落后走廊;⑤县域经济增长对全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表现为收敛;⑥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较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引入金属材料科学中成熟的凝固理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凝固均属于非平衡凝固。基于这一认知,用ProCAST软件进行青铜合金凝固过程的仿真模拟,在动态可视的层面观察其凝固过程与铸造缺陷位置,进而探索其缺陷形成原因及工匠的处理机制。本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凝固的4个关键要素——原料制备、温度控制、凝固时间与缺陷机理。基于现代凝固理论的模拟方法的引入,能够用一种全新的可视化、可计算的仿真技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为科学解读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内涵、反映我国古代金属技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7.
中国古代泥塑彩绘工艺的研究兼具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修复保护方法探讨的双重意义。须弥山石窟保留着的大量泥塑彩绘,在中国泥塑彩绘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采用悬浮沉淀法、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能谱仪、显微拉曼光谱、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法、哈式切片法等检测方法对宁夏须弥山石窟48窟明代5件泥塑彩绘样品进行了由内及表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塑泥中使用的土和砂都经过人为加工处理,粗泥层的掺砂量大于细泥层,塑泥中掺加的纤维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分别选用了麦杆、苎麻、黄麻和棉;彩绘胶结物检测发现,须弥山48窟明代泥塑彩绘中曾使用动物胶和蛋清作为颜料粘结剂,彩绘层中红色颜料为朱砂,白色颜料为白垩;手指部位采用了贴金技术。研究结果为探讨古代彩绘泥塑原料成分和制作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8.
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中陶器最为丰富,承载着我国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类丰富信息本工作是在以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单位对我国早期陶器相关科技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结合近年来相关考古机构对我国南方广西桂林甑皮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浙江浦江上山等若干典型遗址出土早期陶器的科技研究积累,对各遗址制陶原料的选取和加工、陶器成型及烧成方法等一系列我国早期陶器制作的工艺特,点、技术内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南方不同文化区系早期陶器的演变和发展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9.
《续通历》是孙光宪撰写的一部专述唐五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此书问世后不久即遭到宋初统治者查禁。今本《通历》卷一一可能残留有部分《续通历》原文,卷一二至卷一五虽非孙光宪所撰,但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由于新津观音寺泥塑制作年代久远,加之在后期的维修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当的修补材料(比如水泥、石膏等),少量泥塑断裂、残缺、破损比较严重,补塑部位不断收缩和膨胀,泥塑膨胀、变形、脱落十分严重,个别泥塑需要重新补塑。鉴于大漆不溶于水,只溶于酒精、丙酮、二甲苯和汽油等有机溶剂,且漆膜干固后,几乎不溶于任何溶剂,具有独特的耐久性、突出的耐磨性、优良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极好的电绝缘性。因此,2007年对成都观音寺内的明代泥塑进行保护修复中使用了大漆。大漆砖粉腻子的具体配比为:细砖灰50g,大漆50g,清水10g。另外在贴金箔时,使用了大漆作为粘结剂。在此次的保护修复中,按照传统工艺使用大漆进行处理,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