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朱泓  周慧 《史学集刊》2006,(4):118-123
近年来,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出土了一些有关古代车师、鲜卑、高句丽、渤海、吐蕃和契丹等族的人骨资料。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对这些古人骨资料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和分子考古学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填补了多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2.
Moran's I, a measure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s affected by map resolution and map scale. This study use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examine the resolution effects. Empirical distribution of wildland fires in Idyllwild, California, and hypothetical distributions of ordered pattern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an's I increases systematically with the resolution level. The resolution effects can be summarized by a log-linear function relating the I coefficients to resolution levels. Empirical tests that 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of fire activity in a vegetation map and in a topographic map confirm the resolution effects observed.  相似文献   
93.
王宏 《四川文物》2021,(2):74-81
瓶是常见于先秦至汉代文献中的一种器物,出土青铜器中也有若干自名或者被学者定名为"瓶"的文物,但是这些器物要么名不符实,要么形制特殊,并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形制特征。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青铜直颈平肩器,为解决"瓶"的定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器物的形态、功用以及在墓葬中的组合等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证明该类器物应该就是文献中所说的"瓶"。这种青铜瓶目前所见有16件左右,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西汉早期以后,青铜质地的瓶走向了消亡,汉代的瓶多以陶质为主,为生活实用器,往往与井、灶等配套出土。另外青铜瓶在青铜礼器中的地位很高,其在形制上与战国秦汉时期流行的蒜头壶、青铜锺、投壶、等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4.
人本导向的动态蓝绿空间品质差异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城市居住分异视角切入,以南京市单位小区、传统社区、城中村、保障房和商品房小区的不同收入人群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居住地、工作地、其他日常活动地点以及主要活动路径上的蓝绿空间品质,交叉对比不同类型社区和不同收入群体获得的蓝绿空间品质差异,进而研究蓝绿空间质量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基于活动空间测度的不同社区类型居民蓝绿空间品质差异明显,但不同收入群体蓝绿空间品质差异不显著;活动路径的蓝绿空间要素比活动地点对居民环境感知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5.
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96.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myth known as the Black Legend, very little evidence of traumatic injury and death of Native Americans at the hands of Spaniards in the southeastern USA has been uncovered in the archaeological record.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circumstances of death of an individual from Mission San Luis de Talimali (AD 1656-1704), located in northern Florida. A determination of biological affinity of the victim is not possible based on currently available skeletal and contextual evidence. Presence of .44 calibre lead shot in the region of the lumbar vertebrae indicates that the individual probably died from a gunshot wound or complications that followed.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only instance of death in this manner known from Spanish Florida. Bioarchae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eath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firearms was apparently minimal in this region of colonial America, and other factors—including infectious disease, malnutrition, and forced relocation—were of far greater importance in explaining the precipitous decline and depopulation of native groups in the lat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at least in Spanish Florida.  相似文献   
97.
2002年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香港西贡沙下遗址DI区进行考古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和宋代文化层,清理了石器制作场、墓葬、灰坑及柱洞等遗迹,出土大量石制品和陶器,还有少量汉、宋、明、清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序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8.
透过法国制图家桑松165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揭示已佚的由耶稣会士罗明坚与意大利制图家内罗尼合作的1590年单幅中国大地图面貌,指出此图主体部分是由罗明坚依据《大明一统文武诸司衙门官制》所载中文舆图摹绘的抄摹型分省图稿拼合而成的,拼合主要基于对分省图稿省际河道比较随意的连接,造成水系、诸省轮廓及方位等重大错误。部分图示还借鉴1584年刻印的巴尔布达"中国新图"。此图是已知最早的单幅西文中国详图,虽有缺陷,但对中国地理面貌的展现较此前西文地图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99.
宋代学者聂崇义在《新定三礼图》中以“轭”释“衡”,将“轭”与“衡”看作同一物件。其误当是承源于汉儒包咸《论语注》。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考证,指出了聂氏与包氏的疏误,说明在古代车制中“衡”与“轭”虽有联系,但更有区别,二者并非同一物件。  相似文献   
100.
戍边屯田等政治措施对海南岛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竑  贾莲莲 《人文地理》2006,21(5):55-60
海南岛文化的发展除了受海岛独特区域地理环境、行政建置变更、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外,也多因国家政治措施的变更而产生不同影响。历代王朝戍边屯田等政策的实施,作为重要的治理手段和开发方略,在漫长农耕文化时期,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原文化(如农田水利技术、建筑技艺等)在海南岛的传播和扩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对海南区域文化的形成产生启迪和推动意义。文章探讨了历史时期戍边屯田及现代农垦等政治措施对海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对海南岛屿型区域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寻求历史期开发政策措施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