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工作以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成像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景泰款掐丝珐琅器进行了结构工艺上的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元素分析和拉曼光谱仪的特征拉曼光谱佐证,发现此件珐琅器不同部位如口沿、耳部、颈部、腹部、底足均来自不同的器物。结果显示釉层厚度、釉料颜色、结构关系以及元素成分含量趋势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互相验证并吻合,明确了此件珐琅器为后期拼配的改制器。本工作应用X-CT成像技术和X射线荧光(XRF)光谱技术对景泰款珐琅器的研究结果科学化、可视化地证实了以前专家学者靠观测得出的推论。  相似文献   
62.
流动性语境下的"家"不再被视为稳定不变的概念,而是被不断建构的社会空间。第二居所赋予了传统社会中的"家"更丰富的动态内涵与独特的象征意义。文章以避暑旅游地重庆仙女山镇为例,研究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对"家"的空间想象与感知,及产生的特定认同。研究认为,第二居所避暑居民实现了对舒适空间的功能认同、对精英空间的社会认同及对家庭空间的情感认同,三者凸显出家的休闲属性、社会属性与日常属性的有机统一。第二居所表明了一种逃离现代性及满足休闲需求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规律性、重复性和循环性的生活方式,同时彰显出对身份、情感及真实性的渴望。第二居所的居住过程是家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与第一居所及流动空间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家"。  相似文献   
63.
段俊吉 《东南文化》2021,(5):183-189
博物馆是具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在传递文化知识、促进理性启蒙和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为拓展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方法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博物馆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而且它本身可以被视为教育方法.空间、物件和记忆共同构成博物馆的教育叙事,丰富了教育实践的文化经验.当前,如何将博物馆介入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深思的问题.这种思考无疑将对博物馆的知识组织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勾勒出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图景.当博物馆工作者将意义生成性、开放互动性和文化实践性融入博物馆教育的肌理深处时,作为教育方法的博物馆才能真正彰显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4.
论文以22名嫁韩中国女性为对象,从跨国主义的视角分析她们在韩的婚姻现状、与原生家庭间的跨国联系及这种联系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发现,这些女性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东北三省和山东沿海地区;中介婚姻占近70%,且与丈夫的年龄差距普遍较大;再婚者占较大比例。其中,60%与韩国丈夫育有子女,已在韩国生活多年,并从事各种非专业化工作。这些女性通过汇款寄物,信息通讯交流,回国探亲,邀请家人来韩等一系列方式维持着跨国家庭纽带。而她们的中国家人也为其提供育儿、家政以及精神抚慰等多方面的支持。通过跨国家庭纽带,汉族女性与原生家庭成员之间实现的是一种灵活变动着的"跨国看护",双方是互惠互利的。  相似文献   
65.
利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三维数字显微系统,对湖南出土的11颗战国时期典型的蜻蜓眼玻璃珠进行科学分析。基于获取的蜻蜓眼珠化学成分、表面和断面显微形貌等相关信息,确定了这批蜻蜓眼玻璃珠的成分体系、制作工艺和产地来源。研究结果表明:3颗蜻蜓眼玻璃珠属于泡碱型钠钙玻璃,1颗扁平蜻蜓眼玻璃珠为植物灰钠钙玻璃,均可能产自埃及或东地中海地区;3颗蜻蜓眼玻璃珠属于铅钡玻璃,还有4颗为钾钙玻璃,皆为战国时期典型的中国本土玻璃,应为楚国本地制作。这11颗蜻蜓眼玻璃珠均采用层叠镶嵌工艺,先制作珠体,然后再用不同玻璃条或片在未完全凝固的状态下进行镶嵌而成。  相似文献   
66.
价值高、完整度好的墓葬越来越多选择整体搬迁保护。但在考古工作中,有结构缺损的非完整性但价值较高的墓葬不在少数。西安出土一座关中地区少见的、形制完整的宋金时期砖雕墓,尽管其结构局部缺损但研究价值高,是研究该时期墓葬形制、丧葬风俗的重要补充。为完整保留墓葬形制,兼顾再研究与展示,欲进行搬迁保护。保护前通过建立物理力学模型模拟墓室质心的偏移校正,并分析计算搬迁过程中砖壁的倾覆风险,确定了采取保留外部土圹固型、内部加固支撑的整体吊装搬迁方案;再根据理论计算出留土高度、通过模拟实验改进彩绘层隔离保护工艺,成功实现该墓葬的整体搬迁保护。本工作在文物搬迁保护中引入理论模型对缺损结构的量化评估,探究搬迁保护规程化方法,可为同类非完整性但价值较高的墓葬搬迁保护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