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藏傳佛教曾在元朝宮廷廣爲流傳,《元史》等官修史書中的有關記載,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將這段已被小說化了的歷史進一步戲劇化和小說化,遂使藏傳佛教淪爲"淫戲"和"房中術"的代名詞。本文從文獻學的角度釐清漢文化傳統中有關元代宮廷所傳藏傳密法的記載從小說到歷史,再從歷史到小說的複雜演變過程,並利用西夏、元代所譯藏傳密教文獻研究元代藏傳佛教傳播史,從藏傳密教的語境中還原西番僧人於元廷所傳所謂"秘密大喜樂禪定"的真實面目和本來意義,顛覆其於漢文文學作品中被色情化了的負面形象,重建歷史的真實。 相似文献
82.
我国西北边疆史地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代中后期达到极盛 ,二十世纪初年 ,利用敦煌、楼兰等地出土的文书、木简等新材料 ,又掀起了一股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黄文弼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并有所创新 ,他运用简牍新资料 ,结合文献记载 ,加上实地考察所得 ,对西北边疆史地中的一些问题 ,如高昌国历史、罗布泊位置、塔里木盆地南河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作了详细考证 ,开创了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3.
题记 2000年春,我在英国剑桥与几位清末民初英国入华传教士的后代的接触中,获得英国入华女传教士埃米莉·M·尤因斯(Emily Marry Ewins)的《辛亥家书》①,由尤因斯的长子H·M·拉滕伯里(H.Morley Rattenbury)于1989年12月编辑作注成册,共辑录尤因斯从中国汉口、武昌英国租界循道会(Wesleyan Mission)发回英国的八封家书,分别写成于1911年10月15日、10月17日、10月29日、11月9日、11月19日、11月26日、12月10日和1912年11月3日. 相似文献
84.
中国僧史传内几乎每位名僧多附有灵异故事,如能予卜凶吉、咒敌退兵、治愈顽症等。尚有另一类僧人其共同特点是玩世不恭、举止颠狂,能吟诗作画、行为怪异且蔑视戒律,嗜酒食肉,被人称为颠僧、狂僧。这些附有神异故事和行为怪诞的僧人被统称为神僧。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至今不衰。 相似文献
85.
新中国成立之初,受近代中国屡遭列强欺凌影响,同时基于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现实考量,党和政府把大力发展国防工业作为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目标,确立立足国内开发和生产武器的产业政策,集中规划,统一管理;重视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并确定重点领域,加速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同时,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的军工文化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激励作用,有助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防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全部常规武器的进口替代,并在尖端武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不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这一阶段新中国国防工业都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6.
87.
重新认识金融资本形成和资本输出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批评了把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而不是资本主义三种形态的错误认识。通过翔实的经济史资料,本文说明随着欧洲大规模跨国商业和早期银行家的出现,金融资本和资本投资就随之出现。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中,资本输出很早就已开始,在英国,早在19世纪20年代,资本输出额就超过了商品输出额。 相似文献
88.
清代对太妃太嫔等女性的尊封起于顺治九年,此后经历由择位尊封向普遍尊封,由加封号向晋位次的两个转变,逐步形成的尊封办法与仪制,遵循又丰富了清代后宫尊封制度。按惯例,太妃太嫔随居皇太后宫,然自咸丰朝新辟寿安宫作皇祖辈后宫居所,至同治朝,皇太后等前朝后宫移居同一区域的惯例不复存在。太妃太嫔得到后世皇帝的有序尊封,是清代维护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对后宫女性及其家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Jianfa Shen 《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2003,85(1):1-17
Cross-border flows of people, goods and capital are fundamental forces triggering spat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in any cross-border regional production system. This study focuses on such cross-border link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cross-border region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paper examines first the close demographic ties and investment and trading relation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before 1997. In terms of total direct and indirect trading, and outward investment, Hong Kong was the largest partner of mainland China and vice versa.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cross-border development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after 1997 is also analyzed. The political change,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to China in 1997, did not alter the demographic-economic linkages significantly as such connections had been well established during the period 1978 to 1997 after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are two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ies practicing ‘two systems’ of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respectively. Contrary to common expectation, the new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only played a limited role after 1997. However, a bottom-up approach has been working spontaneously and the local people and businessmen in Hong Kong have been the primary force in establishing strong relations with the mainland facilitated by the close demographic-cultural ties both before and after 1997. 相似文献
90.
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是缓和的最高潮,它十分清晰地反映出英国对缓和的态度及其政策特点:不想要,但不可避免。虽然英国并不想要欧安会,但是针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也为了在缓和潮流里不落后于盟国,英国不仅积极参与欧安会的准备工作,还在各议题上最大限度地为西方联盟争取利益。在欧安会的开幕时间问题上,英国坚持和西德保持同步。从结果看,英国对欧安会所做的比较充分的准备使西方集团在谈判期间获得了长时间的优势,还成功地使自己在会议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大国角色,也一定程度上对欧洲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