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程乾宁 《文博》2010,(5):85-88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艺术观念的变革和表达手段的多样性,在各种跨界学科和艺术形态激流汇聚的趋势下,博物馆展览及为之服务的陈列形式也持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解构近年来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典型案例,剖析其富于争议或敏感性的概念与话题,进一步阐释了笔者对博物馆学界争论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传播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同时强调,博物馆的展览要更具开放性和多样化,以此来接纳观众参与,在观念和技术层面上,都要力图革新受众的知觉"感受力"。  相似文献   
492.
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疫灾是由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导致人类健康与生命损失的灾害。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771~220年)见于记载的疫灾年份57个,疫灾频度5.74%。其中,春秋战国为1.64%;西汉为7.33%;东汉为15.90%;公元前二世纪为4%,公元前一世纪为9%,公元一世纪为12%,公元二世纪为15%。不排除疫灾记载有近详远略的可能,但从全国范围看,先秦两汉时期疫灾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疫灾发生的季节除秋季较少外,春、夏、冬季的概率差不多。在周期性规律上,该时期经历了2个大的疫灾稀少期和3个大的疫灾频繁期,第一个波动周期(公元前200~公元前120年)约80年时间,波峰不很明显;第二个波动周期(公元前120~80年)长达2个世纪,其中公元前50~50年的疫灾频度高达17%,为两汉之际的疫灾高峰;第三个波动周期始于80年,东汉灭亡尚未结束,而是下接三国时期的疫灾高峰。在空间分布上,疫灾分布与人口分布有高度相关性,先秦时期仅黄河、长江流域有疫灾发生,西汉时期由于匈奴的介入,蒙新高原开始有疫灾记载,东汉时期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东南沿海开始有疫灾记载。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疫灾是北方甚于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疫灾比重不断提高,反映了南方人口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3.
魏涛 《攀登》2010,29(5):82-87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致使城市容纳能力后天发育相对不足,从而对城市的整体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对于城市社会风险的治理与防范,需建立起双向沟通的互动合作风险治理模式,在政府、企业、社区、非营利组织之间构筑起共同治理风险的整体性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94.
英国1832年前的议会选举制度是贵族控制的,具体体现在选区、选举权、选举活动和议员结构等方面。1832—1918年的英国选举制度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的民主发展,但这不是英国决策者的意图。对于英国统治精英来说,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保持贵族的统治和避免真正的民主。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在民主问题上形成了一个悖论:反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95.
通过美国数家主要报纸相关报道的深入剖析,本文拟全面展现孔子与华人认同建构的普遍联系。从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到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排华高峰期。无处不在的歧视让在美华人陷入空前孤立,华人强化群体认同以彰显自己的存在变得尤为迫切,延续和强化孔子的文化核心地位成为极为关键的内部凝聚手段和群体外部特征,围绕孔子而产生的向心力是美国华人能够在排华高峰的逆境中生存下来的根本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496.
497.
Book reviews     
CHINA

GILLIAN BICKLEY. The Golden Needle — The Biography of Frederick Stewart (1836–1889). Hong Kong: David C. Lam Institute for East‐West Studies, 1997. 308 pp. Index, illustrations. HK$168, paper.

ZHENG CHAOLIN. An Oppositionist for Life: memoir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ary Zheng Chaolin , ed. and trans, by Gregor Benton. New Jersey: Humanities Press, 1997. xxiii, 333 pp. Index, biographical reference list. US$49.95, hardcover; US$18.50, paper.

JOHN W. DARDESS. A Ming Society: T'ai‐ho County, Kiangsi, in the Fourteenth to Seventeenth Centuries.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322 pp. Maps, tables. US$45.00, hardcover.

LEO M. DOUW and PETER POST (eds). South China: state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Amsterdam: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996. xvi, 253 pp. Figures, tables, glossary, introduction, bibliography, index. Dfl. 75, paper.

GEORGE C. S. LIN. Red Capitalism in South China: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97. xii, 219 pp. C$75, hardcover.

KAM LOUIE (ed). Strange Tales from Strange Lands: stories by Zheng Wanlong. Ithaca, NY: Cornell East Asia Series, 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1993. vii, 133 pp. US$18.00, hardcover; US$12.00, paper.

JAPAN, KOREA

PURNENDRA C. JAIN (ed). Distant Asian Neighbours: Japan and South Asia. New Delhi: Sterling Publishers Private Ltd, 1996. xii, 235 pp. Appendices, index. Rs400, hardcover.

B. McVEIGH. The Nature of the Japanese State: rationality and Rituali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xx, 251 pp. Index. No price given (reviewed from proofs).

SOUTH ASIA

SEKHAR BANDYOPADHYAY. Caste, Protest and Identity in Colonial India: the Namasudras of Bengal, 1872–1947. Richmond, Surrey: Curzon, 1997. xii, 325 pp. Abbreviations, table, map, bibliography, index. £40.00, hardcover.

SOUTHEAST ASIA

LEE TING HUI. The Open United Front: the Communist Struggle in Singapore 1954–1966. Singapore: The South Seas Society, 1997. xi, 417 pp. Preface, abbreviations, select biography, index. No price given, paper.

GENERAL ASIA

JACQUELINE S. ISMAEL and ENID HILL (eds).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lgary: Detselig Enterprises Ltd, 1997. v, 195 pp. Contents, preface, contributors, articles, tables, endnotes. No price given.  相似文献   

498.
战后初期中日贸易开放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中,中日两国经济均遭巨大破坏。战后初期,两国均谋求经济发展,致力于扩大对外贸易,以恢复国力,因此,中日贸易开放在当时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敏感性问题。中国希望能遏制日本的对外贸易,防止其军国主义复活和经济重新振兴,而日本则希望扩大对外贸易,以解燃眉之急。美国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其控制下,中日贸易于1947年8月15日实行部分开放,这对日本的经济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于中国,尽管国内反对意见甚众,但南京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499.
四川温江县鱼凫村遗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以鱼凫村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初步建立了成都平原从龙山时代至西周早期的文化发展序列,指出早期蜀文化是由川西地区(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00.
“新亚欧大陆桥”与西安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着重分析了古代西安经济的兴衰与丝绸之路通塞的关系,认为以陇海——兰新——北疆铁路为东段的亚欧大陆桥的开通是西安发展经济,再现汉唐辉煌的重要机遇。①欧亚大陆桥为扩大西安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机,必将推动西安进一步推向国际舞台;②面对新大陆桥通行的大好时机,开拓国际市场,是西安振兴经济的重要出路,为此,西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以商贸、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发展轻工业产品;第三,侧重发展金融、外贸通讯产业;第四,促进欧亚铁路加入国际铁路联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