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8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1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82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中国古代的茶具,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福建建阳窑兔毫盏为代表的黑釉瓷茶盏,因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和适应当时的"斗茶"而著称,在两宋时期盛极一时.本文通过论述宋代建阳窑黑釉瓷器及宋代斗茶文化,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的兴盛与两宋时期斗荼文化的繁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52.
953.
随着卢氏黑黄檀在我国大量使用,对卢氏黑黄檀的在红木中的归属纷争不断增加,为了讨论其在红木中的归属,试从木材解剖学、紫外光变色、紫外光照下官能团变化特征的傅立叶红外光分析和热变色四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卢氏黑黄檀的解剖学特征、紫外光变色的色度学变化趋势、热变色的色度学变化均与檀香紫檀一致,而与黄檀属黑酸枝类树种差别显著。本研究可为红木标准的逐步修正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揭示东北地区与周边邻国开展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特征入手,根据各种因素对经济开放的影响,侧重于对东北地区对外合作的有利地理条件的分析和评价,初步探索该地区顺应和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55.
956.
957.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成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交通运输地理学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和专门研究始于本世纪50年代。当时在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带动下,通过全国有关地理学者的共同努力,才逐渐认识、创立与发展起来的,从发展过程的特点看,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期:(1)初创与取得一定成就的时期(五、六十年代)在50年代,我国地理学者一方面结合交通地理课程的开设与讲义的编写,对国外本学科发展动态作了许多介绍,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交通建设勘察与区域开发综合考察工作,对本学科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资料积累和总结。到60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建设和经济地理学的全面发展,我国有关交通运输地理研究的课题和范围也有所增加与扩大,此时研究内容主要有大宗货物货流分析、交通建设自然条件的评价与区划、运输与生产布局,产销区划,区域规划中的交通网布局规划等。其中前两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相当深度与较高水平。另外还编写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学论(运输地理部分)》等著作,这些都为我国早期本学科的初创作出了可贵的贡献。(2)发展、逐步充实与取得明显成就的时期(八、九十年代)自我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因而也大大促进了交通地理研究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研究的课题和任务愈来愈多,研究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在扩大,其中主要有综合交通网布局与规划、运输化问题、客货流与空间运输联系及区域、港口的发展布局与地域组合、港口与港市、城市交通规划和能源产销区划等等。在研究与分析方法上,系统论与数学计量等新方法广泛应用到本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在研究深度、理论总结提高方面,也已取得了明显成就,例如在交通运输作用和交通规划论方面,提出了运输化理论和交通旋进规划论的新观点;在客货流与空间运输联系方面,归纳提出了系统的评价指标、空间运输联系的生成、增长、分布与交流四个基本规律,指出并论述了影响客流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对路网客流分布进行了模拟,并结合实际对省级运输联系区划作了探索研究;在港口及其地域组合方面,提出了海港形成和发展变化均具有特定经济地理背景的观点,以及港口地域组合等新概念及其形成的机制原理和五个发展阶段的规律,还结合实际,对中国沿海港口地域组合进行了区划等等。从而使本学科的总体理论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基础上,还先后编写和出版了《交通运输地理学》、《中国交通运输地理》、《空间运输联系》等专著,填补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专著方面的某些空白。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958.
959.
为了提高B72文物保护材料的耐光性能,采用高分子量受阻胺H622对B72进行物理共混改性。监测了改性材料老化前后的颜色、失重等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了受阻胺的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受阻胺H622改性后,材料的耐光老化性大大提高,红外光谱、接触角、失重、硬度等指标的变化明显较改性前降低。同时观察到老化近500h时,改性材料的颜色基本不变。受阻胺H622对B72的稳定作用是由于受阻胺吸收光能后转变为可以再生的氮氧自由基,能捕获B72老化降解产生的自由基,从而阻止B72降解反应的不断进行。由此可见,采用受阻胺H622改性B72是可行的,提供了一种延长B72寿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60.
采用常用的基准方法对文物具有普遍危害性的 S0_2,NO_2、O_2 进行了测定.研究了适宜检测博物馆内大气污染状况的 TEA 纸片法.运用了 TEA 纸片法对上海博物馆内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