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7篇
  12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Using newly available East German and Chinese sources, this article sheds light on how East Germany actively defied Moscow's objections to expand relations with China in the early 1980s. Amidst increasing East German-Soviet tensions, East German leader Erich Honecker actively sought relations with China not only for reasons of prestige but also to gain a potential market for East German goods. This interest was initially reciprocated on the Chinese side, as Beijing looked towards East Germany as a leading industrial state for potential economic lessons during Deng Xiaoping's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902.
    
This study aims to uncover the geographies of places informing teenagers' understanding of cosmopolitanism and citizenship.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CYP) in Singapore are becoming more internationally mobile and growing up in highly globalised Singapore. There are three overall arguments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local is the actual place to situate studies on cosmopolitanism and that cosmopolitanism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dimension of deterritorialised citizenship amongst CYP growing up in highly globalised nation-states. There are ‘roots and routes’ approaches to citizenship and my second argument is that the ‘routes approach’ to citizenship has ingrained cosmopolitan experiences into young people's life-worlds and is arguably the stronger approach of the two for young Singaporeans. Finall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experiences of CYP in geographies of education [Holloway, S. L., P. Hubbard, H. Jöns, H. Pimlott-Wilson. 2010. “Geographies of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4 (5)] are credible yet neglected life-worlds that can help reconstitute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cosmopolitanism and citizenship [Harvey, D. 2000. “Cosmopolitanism and the Banality of Geographical Evils.” Public Culture 12 (2)].  相似文献   
903.
随着卢氏黑黄檀在我国大量使用,对卢氏黑黄檀的在红木中的归属纷争不断增加,为了讨论其在红木中的归属,试从木材解剖学、紫外光变色、紫外光照下官能团变化特征的傅立叶红外光分析和热变色四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卢氏黑黄檀的解剖学特征、紫外光变色的色度学变化趋势、热变色的色度学变化均与檀香紫檀一致,而与黄檀属黑酸枝类树种差别显著。本研究可为红木标准的逐步修正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4.
为了提高B72文物保护材料的耐光性能,采用高分子量受阻胺H622对B72进行物理共混改性。监测了改性材料老化前后的颜色、失重等参数的变化,并探讨了受阻胺的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受阻胺H622改性后,材料的耐光老化性大大提高,红外光谱、接触角、失重、硬度等指标的变化明显较改性前降低。同时观察到老化近500h时,改性材料的颜色基本不变。受阻胺H622对B72的稳定作用是由于受阻胺吸收光能后转变为可以再生的氮氧自由基,能捕获B72老化降解产生的自由基,从而阻止B72降解反应的不断进行。由此可见,采用受阻胺H622改性B72是可行的,提供了一种延长B72寿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5.
陈碧阶 《人文地理》1991,6(4):56-59
本文分析了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快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6.
陈苏镇 《考古学报》2021,(3):381-400
目 次 一 洛阳宫的重建 二 宫门和殿门 三 中华门和上阎 四 太极殿等核心建筑 魏晋的洛阳宫是在东汉北宫的废墟上重建的,其形制和格局与东汉有同也有异.学术界对此有所研究,但许多环节还没弄清,整体认识仍较模糊.笔者基于之前对两汉宫禁制度的研究,又仔细搜集和梳理了与魏晋洛阳宫有关的各种文献史料,认真研究了近年公布的一系列考古勘探发掘成果,对魏晋洛阳宫的形成过程,宫门、殿门、中华门、上阎等门禁设施的位置及其所构成的宫内格局,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场所及其变迁等问题有了一些新看法.今详述于下,供大家参考,也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07.
陈桂炳 《民俗研究》2000,(2):110-114
叶春及,广东归善人,隆庆四年(1570年)任惠安知县,万历二年(1574年)离职。叶春及为政,十分重视移风易俗与施政的关系,他说:“民函五常之性,刚柔缓急,系水土之风气,渭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  相似文献   
908.
陈金文 《民俗研究》2005,3(2):213-219
特征研究在任何一门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位置。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例,我们研究文学,首先要探讨文学有什么特征;我们研究民俗,首先要弄清民俗有什么特点;我们研究宗教,则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宗教,另外,还要就与其研究对象相关的各种概念、内涵的特征加以阐释或描述。总之,特征研究在任何一门科学研究中都很重要,一门学科在理论建设上的突破,往往是在特征研究方面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09.
茶匙     
郭丹英  陈钢 《收藏家》2009,(5):43-46
在我国茶具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一些非常特殊的茶具,但随着历代饮茶方式的改变,其实用功能慢慢消失,最后变成后人观赏及收藏的物件。  相似文献   
910.
茶鍑     
郭丹英  陈钢 《收藏家》2009,(9):53-56
“三月三日,上巳契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拔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玉露仙浆,无复加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