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居室墓和石雕像看兴隆洼文化的祖先崇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祖先崇拜,是一种以祭祀死去祖先的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1,是人们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恩格斯论及原始宗教信仰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指出:"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是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2."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同化自然力,从而创造了许多神"3.原始人们在创造神的时候,更广泛的是把祖先崇拜这种意识渗入其中,从而强化原始宗教的地位.尤其在古代中国更为突出,正如陈梦家先生所说:"祖先崇拜与天神崇拜逐渐接近、混合,已为殷以后的中国宗教树立了楷模,即祖先崇拜压倒了天神崇拜"4.  相似文献   
92.
93.
京瓷企业发展与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稳定增长,泡沫经济形成与破灭,不仅对京瓷,而且对整个日本企业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样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对各个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在这正反两方面的双重影响下,有的企业发展壮大,有的企业衰微败落,京瓷属于前者,其成功在于始终不渝坚持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应不同时期经济环境,以光明正大的经营苦炼内功,构筑了京瓷企业健康,坚实的体制。  相似文献   
94.
翁方纲及其经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乾嘉学者群体中,翁方纲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物。他生平精心汲古,宏览多闻,既能诗文,又擅书法,更精鉴赏。他对诗歌、书画、谱录、金石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而且著作等身,仅流传下来的著作就有《两汉金石记》、 《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石洲诗话》、《经义考补正》、《礼经目次》、《苏诗补注》、《苏斋笔记》等数十种。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翁方纲的研究却付诸阙如。本文仅就其生平及经学思想略加论述,以期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95.
陈耀东 《文献》2002,(4):76-85
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之沈氏,在我国历史上曾显耀一时,以武将望族和文化大族彪炳史册.自汉以来,沈氏代有将才、帅才,军功显赫,封侯拜爵,为王朝、为民族、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6.
During the Neolithic period, the Chengdu Plain was a key region where two important crops, rice and millet, were cultivated together. Millet was probably introduce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c.3500–3300 cal. bce , and rice came from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c.2600 cal. bce . In this study, human and faunal remains, as well as charred crop g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Yingpanshan (3300–2600 cal. bce ) and Gaoshan (2500–2000 cal. bce ) sites where the dominant crop was millet and rice, respectively.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human bones and the ecofact sample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subsistence at the si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ets of two individuals recovered from the Yingpanshan site consisted of both C3- and C4-based foods, predominantly the former. By contrast, Yingpanshan pigs consumed a large quantity of C4 fodder. This result, combined with the ecofac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illet was the main crop at the Yingpanshan sit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the two Yingpanshan individuals might be non-locals and/or belonged to later perio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iet of the Gaoshan community was dominated by C3-based foods. When considering the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at Baodun, a site contemporaneous with and near to the Gaoshan site, it can be stated that rice was an important food resource for the Gaoshan community. This study also suggests how crops were managed at the two sites. The Yingpanshan people might have used manure for growing millet. Both manuring and irrigation might have also been practised by Gaoshan's rice farmers. However, more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manuring and irrigation in their agricultur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97.
评《汉唐方志辑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之修,始于东汉。至隋唐间,天下州郡修图经已渐成制度。德宗建中前,各州图三年一送职方司,建中元年,改为五年一造送(见《唐会要》卷五九)。五代乱世,仍相沿不改,要求逢闰年州县各进图经,“古今事迹,地里山川,土地所宜,风俗所尚,皆须备载,不得漏略”(《五代会要》卷一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汉魏至五代近千年间,地记图经之,当不少于数千种,见于载录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流传至今,相对完整的仅有《华阳国志》、《吴地记》等几种,  相似文献   
98.
陈桐生 《文献》1998,(2):3-13
《商颂》究竟是商人诗歌还是春秋宋人作品,这是《诗经》研究中聚讼两千多年的学案.  相似文献   
99.
蛇纹石玉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与透闪石-阳起石玉相似,许多出土蛇纹石玉呈现部分白化和全器白化现象,其时代贯穿史前至近代,地域跨越中国全境,因而其成因颇受关注。本工作借助考古学、矿物学和材料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从人为火烧成因和自然受沁成因两方面对白化的性状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细致梳理和探讨,以期探明蛇纹石玉火烧变白过程的热力学机制,探讨自然受沁成因的内在白化机制。藉此有助于判断和揭示白化玉器背后的人类行为和自然行为,有益于白化蛇纹石玉器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00.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向西方学习的文化先驱,是最早明确提出建立博物馆的有识之士,是积极倡导建立博物馆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对近代博物馆的认知和宣传,以其1898年逃亡海外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通过大量阅读西书,知道了近代博物馆及其功能;第二个时期,他流亡海外,仍向国人介绍众多亲历的博物馆,并提出建立博物馆的理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