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patial clusters contain biases and artifacts, whether they are defined via statistical algorithms or via expert judgment. Graph-based partitioning of spatial data and associated heuristics gained popularity due to their scalability but can define suboptimal regions due to algorithmic biases such as chaining. Despite the broad literature on deterministic regionalization methods, approaches that quantify regionalization probability are sparse.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local method to quantify regionalization probabilities for regions defined via graph-based cuts and expert-defined regions. We conceptualize spatial regions as consisting of two types of spatial elements: core and swing. We define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regionalization biases that occur in graph-based methods and showcase the us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o capture these types of biases. Additionally,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solution to the probabilistic graph-based regionalization problem via performing optimal tree cuts along random spanning trees within an evidence accumulation framework. We perform statistical tests on synthetic data to assess resulting probability maps for varying distinctness of underlying regions and regionalization parameters. Lastly, we showcase the application of our method to define probabilistic ecoregions using climatic and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indicators and apply our method to assign probabilities to the expert-defined Bailey's ecoregions.  相似文献   
62.
徐茗  卢松 《人文地理》2015,30(1):21-25
语言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表征。新世纪以来语言景观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1997年西方社会语言学家首先提出了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定义,21世纪以来涌现出大量城市语言景观研究成果;国内语言景观主要集中在城镇书法景观的地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书法景观与城镇景观的关系、书法景观的空间属性、书法景观的人地关系等。论文从三个方面对城市语言景观进行了评述。最后从语言地理学视角,对未来城市语言景观重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认为城市语言景观将可能成为语言地理学深入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新方向,尤其是在城市象征空间塑造及其地方建构中语言景观研究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3.
四川中江县塔梁子M3部分壁画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治民 《考古与文物》2005,(5):53-55,43
2002年9-10月,中江县塔梁子清理9座崖墓,发掘简报载《文物》2004年9期。其中M3规模最大,墓内发现壁画及榜题,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和出土器物,M3应为东汉晚期。壁画汉墓在我国南方地区甚为罕见,崖墓中发现壁画尚未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6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已经形成统一市场并发行了统一货币的欧洲联盟.发展到了区域合作的最高水平。美国推动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对成员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促使美洲国家改变态度,同意就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进行谈判。而根据世贸组织统计,1970年世界上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和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共有6个.1990年时扩大到31个,2003年猛增至184个。  相似文献   
65.
毛泽东关于西藏民主改革的认识与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在和平解放的基础上由封建农奴制到人民民主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是西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里程碑。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西藏和平解放后不同阶段的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基础、时机与条件、策略与步骤以及性质与前途等问题,并依此相应地作出和平协商、"六年不改"、赎买和"稳定发展"等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和实现的。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西藏由和平解放、筹备成立自治区至民主改革,跨越几个世纪而成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相似文献   
66.
67.
1933年8月25日,发生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叠溪地震(里氏7.5级)是一次巨大的灾难。这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对富饶的成都平原构成了很大威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灾难发生后,川西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灾自救,以四川军阀为主要力量的四川地方政府也为抗灾重建进行了努力,川西各县的工商界、知识界、宗教界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和中央机构的反映,则有些冷漠。  相似文献   
68.
宋慧珠 《攀登》2010,29(2):103-10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进而对地方税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结合青海实际,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青海地方税收呈现的主要特点;进而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影响青海地方税收增减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青海地方税收增长的路径选择等。  相似文献   
69.
文物保护和管理是文物部门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本国的文物古迹均制订了不同的保护方法,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对文物保护和管理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条例。本文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保护法》等为基础,针对西部高寒地区海拔高,人烟稀少,文物点多、面广、线长,保护人员少的现状和特点,基于海西州文物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rtrayal of non-North Koreans in North Korean textbook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s on the formation of North Korean identity, and how such identity formation is important in Kim Jeong-il's retention of power. This study not only looks closely at textual representations; it also examines how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s in North Korea had a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se texts. The study encompasses both lexico-grammatical analysis and the analysis of textual and visual images, based on an examination of six North Korean language textbooks published from 1954 to 2000. It demonstrates that North Korean identity is defined through the portrayal of non-North Koreans, particularly enemy others. The portrayal of non-North Koreans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a solid North Korean identity – an identity that entails serving their political leaders, remaining vigilant against threats to their country, and liberating South Koreans from poverty and oppression by America and its puppet st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