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保存有众多砖质文物建筑,目前这些文物多处于户外环境中,面临严重盐害导致的掏蚀损毁问题。因而,研究兼具脱盐功能的加固材料成为砖质文物等保护的一种创新思路,加固材料的研制和工艺技术的开发是其重点和难点,具有重大的社会需求和急迫性。为此,本工作从可溶性盐的破坏机制出发,研究出一种双组分无机加固材料,加固方法是Ba(OH)_2甲醇溶液与H_2C_2O_4、H_3PO_4乙醇溶液交替滴加,并模拟可溶性盐(NaCl、KCl、Na_2SO_4)分布的典型环境,进行加固、除盐,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无线阻尼抗钻仪等现代科学仪器,追踪盐的流出与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本材料不仅能够加固模拟样品,同时能对最具破坏性的盐Na_2SO_4实现不可逆转化,生成重晶石的主要成分BaSO_4,加固与脱盐一次完成,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2.
巫濛  白藕 《东南文化》2022,(1):178-184+191-192
历史博物馆展览作为被观看的客体,以历史遗存为基础、以叙事为核心、以沉浸式体验为吸引观众达成展览目标的途径。历史博物馆展览中的景观意味着由文物展品与多种媒介物构成的具有一定叙事与意义表达的空间图示,并具有“器-象-道”三个层面。景观化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将零散的元素组织成为具有意义指向的整体。“象”作为蕴含着“器”与“道”的感知整体,是营造体验、让观众形成第一印象的关键所在,因而景观化建构应以“象”为先,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运用不同的建构途径--利用天然的历史景观、重构历史场景、景观化的文物组合,从而有助于历史博物馆打造更具吸引力与更具传播效能的展览。  相似文献   
23.
为尝试比较汞同位素分馏数据来跟踪朱砂矿源,对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战国墓地11个墓中的朱砂样本进行汞同位素测定。汞同位素分馏值彼此相似,应来自同一矿源。δ202Hg值从-1.18‰到-0.84‰不等(均值-1.010‰,标准误差0.105‰,样本数11个),和已发表的其他矿源汞同位素分馏值均存在差异。通过数据比较,可知成都青白江区双元村墓地不同墓中的漆器朱砂颜料汞同位素质量分馏值分布集中,极有可能来自同一矿源。如对周边地区朱砂矿进行汞同位素分馏值测量,有可能找出该墓地的矿源。  相似文献   
24.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测试量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行为意象图,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从游客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文化行为切入,研究中国热点城市日韩、北美、东南亚、欧洲客源市场游客的行为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构建主要群体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发现了入境外国游客旅游选择偏好、时空动态规律;探讨旅游决策的主导模式、范式和影响决策的可控因素;研究"文化边际域"中的跨文化冲突特征和旅游认知预期衰减效应模式;揭示了旅游意愿评价、旅游感知评价数量模型和四种不同群体游客文化交互模式。并提出了适应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曾博伟  白雪尘 《人文地理》2006,21(4):58-61,73
从统计视角来界定旅游概念是旅游研究中达成共识的一种可行选择。本文以统计为视角,对旅游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一概念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然后从中国旅游统计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面临的困难、旅游卫星账户以及中国旅游统计发展的大体思路等几个方面对中国旅游业的测度进行了阐释。最后,从统计视角出发,对旅游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纠正。  相似文献   
26.
清代西辽河流域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真  白梅  田文祝 《人文地理》2007,22(2):115-118
西辽河流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流域人口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寻求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考察了清代260余年间西辽河流域蒙古族和汉族人口的变化,并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不能从长远的观点制定合理的开发政策,使人口增长过快,增强了人口对资源的压力,造成了植被的破坏、野生动物的锐减和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的出现。因此,政府在制定开发政策时,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 60年代 ,我国出现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1 965年我国政府向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派出了第二批留学生。作者以亲身经历回忆了这批留学生的人员组成情况、在法国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留学生的思想变化。这批留学生回国后 ,周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 ,对他们进行了周到细致地安排 ,并着手培养外交干部。本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28.
白凯  王晓娜 《人文地理》2018,33(5):133-142
通过探索性分析,初步建构并检验了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组成结构;以丽江古城为实证研究案例地,关联分析了社会氛围对旅游劳工移民地方融入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经验主义视角下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是人、活动、地方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涵盖感知性融入(地方评价)、功能性融入(活动参与)及情感性融入(地方依恋)三个方面,且三者所建构的地方融入结构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外部有效性;社会氛围与旅游劳工移民的地方融入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宋玉祥 《人文地理》2019,34(3):118-127
基于标准差椭圆、ESDA-GWR和空间计量方法,对2003-2015年中国286个地级单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有较大提升,从沿海向内陆阶梯状递减的趋势逐渐增强,并形成沿海向内陆的“中心-外围”结构;空间上表现出在东-西方向上先极化后分散,南-北方向上先分散后极化的演变特征;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虽强度有所减弱但仍非常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服务生产率、开放程度、城市化率、产权结构、知识资本密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提高产生正向影响,而工业化程度对其产生抑制作用,挤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0.
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以2008年长三角地区旅华游客调研数据为依据,对不同性别旅华游客的旅游地意象认知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旅华游客对长三角地区的人居环境认知比旅游环境认知评价高,其中,男性对人居环境认知的评价高于女性,女性对旅游环境认知的评价高于男性;人口统计特征对男性出游率及其旅游目的地人居环境认知影响较大,就女性而言,仅对其出游率有影响,而对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评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