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1篇
  34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Although nation-states assume territor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oundedness, their boundaries are not uniform barriers, but rather are characteriz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openness and closure to international migrants.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permeability of these boundaries constitutes the politics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This paper provides a discussion of the complex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forces impinging on the politics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nd an analysis of how these forces have been operating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 to determine the ad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into national territory and community....There are sign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states into regional blocs such as the EC is shifting the politics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practised by the dominant member countries to the supra-nat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党和政府在巩固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同时,十分重视完善农业生产的管理以及农业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跨部门的合作和农工一体化为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参加合作的加工企业更充分利用专业化生产的优越性创造了客观的条件。现在跨部门合作包括农庄和农场生产农产品的企业有:种子业、饲料生产、幼畜和奶牛饲养、建筑、机械化、土壤改良、农业化学服务和社会生活服务方面的企业。各种跨部门的农工企业和联合公司的数量在1981年初为13,200个,即近五年来增加了50%。现有96%的集体农庄和2/3以上的国营农场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在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19.
20.
从印度奔逃     
一旦回到西方世界——回到那个只把“虚幻”看成抽象观念、而不把它当作一种蚀骨铭心的感受的西方文化中,我就发觉,印度精神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走了。在我的感觉中,它就像一个我永远无法完整表达、从此再也捕捉不回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