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4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古代壁画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水平的物质反映,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其信息并将之与古代文献结合,则可逆推其制作工艺和判定其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Raman)、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S)、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在西藏大昭寺转经廊壁画样品分析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文献,确定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绘制于清代晚期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此幅壁画地仗使用了阿嘎土,与文献记载一致;白粉层使用立德粉、碳酸镁和方解石等,与文献记载用白胶浆或者黄胶浆相异。同时发现壁画颜料采用藏族传统绘画配色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遗址概况及发掘经过唐户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的西部和南部,地处溟水河与九龙河两河汇流处的夹角台地上,东北距新郑市约13.5公里,北距观音寺镇约1.5公里(图一)。遗址北起唐户村北,东达溟水河东岸,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延长古代壁画的寿命,保护工作者通常将一些现代高分子材料渗透到壁画颜料层,用以黏结加固濒危的壁画。这些材料对壁画的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材料已经开始劣化,逐渐丧失作用,有的甚至会加速壁画的破坏。因此,古代壁画表面失效加固材料的清除技术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本项研究针对中国古代壁画4种常用黏结加固高分子材料,聚醋酸乙烯乳液、纯丙烯酸乳液、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和Paraloid B72树脂,开展了清除技术的实验室模拟研究。本工作使用目前最环保和高效的水凝胶清洗技术,设计制备了4种凝胶材料,制成16个凝胶配方,结合乙酸乙酯、对二甲苯、正戊醇、碳酸丙烯酯等清洗剂,从凝胶的工作性能、凝胶与清洗剂的相容性、清洗剂对壁画表面层的破坏性、对4种粘结加固材料的清除能力,以及粘结加固材料老化对去除率的影响等方面,在瓷板、玻片和模拟壁画上开展了系列实验研究,从中筛选出分别适合于清除这4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凝胶清洗方法,计算了去除率,初步摸清了相关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994.
南京将建成首家六朝博物馆,因此需要原址保护当时的城墙遗址.为隔断地下水,采取了帷幕注浆等止水措施.由于长期浸泡于水中加剧了城墙表面风化现象,因此为验证化学材料保护城砖的可能性,首先取样进行实验室研究,其中选择了氟硅类(S130)、聚硅氧烷类(派力克)和短链烷基硅氧烷类(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种有机硅材料作为城墙保护试验对象.试验项目包括对比样品整体浸泡渗透前后外观状态、接触角、吸水、透气性能、耐久性能的变化以及样品局部浸泡渗透前后外观状态与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派力克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保护后的样品各项性能相对较好,而亲水/憎水界面对试块影响程度与试块自身特性有关.这两种材料可尝试作为城墙的化学防风化保护材料,但还必须经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95.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庙底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H9是这次发掘中较为重要的遗迹之一。H9结构规整,出土遗物丰富,主要是陶器,另有少量石器和骨器,并有石块和兽骨等。H9的发掘,对研究庙底沟类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此类遗迹的性质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97.
土公台墓地位于荆门市沙洋县十里铺镇王场村八组一南北向的岗地上。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荆门市博物馆,在此共发掘西汉中晚期墓葬21座,出土了一批西汉时期文物,为研究该地区的汉代墓葬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98.
2006年,内蒙古通辽市在国道304线改扩建工程配套专线施工时,在南宝力皋吐村发现一处鲜卑墓地。200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同时期鲜卑墓葬34座。出土少量陶器。根据发掘情况分析,认为该墓地经过迁葬。  相似文献   
999.
为系统了解历代上林湖地区越窑青瓷胎釉化学组成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EDXRF),对唐代、五代、北宋和南宋上林湖越窑青瓷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越窑胎釉组成是低铝高硅的南方青瓷特征,有一定量的杂质,历代瓷釉均为高钙釉;从唐代到南宋,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唐代青瓷、北宋透明釉青瓷、南宋乳浊釉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存在一些差异;南宋越窑部分青瓷的外观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釉料仍延续了越窑独特的工艺配方,与北方青瓷和南方官窑青瓷等的釉料差异明显。分析同时表明:该技术的使用为解决薄釉的样品处理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内蒙古东部的土遗址上普遍长有植物,由于植物本身对土遗址具有双重作用,既有保护作用,也有破坏作用,采用植物保护土遗址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有利的一面,故此研究植物在遗址中发挥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选择应昌路故城、元上都遗址和辽上京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从植被覆盖度、根系分布情况两方面研究植物对土遗址的作用.结果表明,遗址顶面普遍被以羊草、冰草、紫羊茅、马蔺、旋覆花为主的低矮草本植物覆盖,其覆盖度集中在30%~60%;这些植物对防止降水冲刷遗址有明显的作用,对遗址的整体外貌影响也比较小.因此,针对长有植被、雨蚀病害严重、其他保护手段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的遗址,可采用植物保护土遗址,并且其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