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胡绳病危的消息传来我是10月30日的清晨得到胡绳同志病危抢救的消息的。那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京郊昌平开幕,预定我在会上有个发言。只好发了言,再动身去上海,希望还能在他生前见他一面,跟他心中告个别。我那个发言题为《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  相似文献   
22.
靳树鹏先生是《陋室漫笔》一书的作者,《陈独秀诗集》的编者之一。去年秋天,靳先生托友人将他的新著《陈独秀往事》的清样送给龚育之先生,请龚先生作序。龚先生回信,以对陈独秀没有深入研究为由表示辞谢,但对清样排印上的误漏提出了十数处校正,对文稿的编选提出了若干条建议,还同靳先生探讨了几个问题。靳先生表示感谢,并要求将这封信即作为《陈独秀往事》的一篇代序。盛情难却,龚先生遂对这封回信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下面发表的是改定的此信。信中几处附注,是靳先生加的。  相似文献   
23.
我认识的于光远——在于光远九十寿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育之 《炎黄春秋》2005,(10):44-48
今年于光远同志九十大寿,明年于光远同志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我们大家聚集一堂,把这两个日子合并到一起来祝贺,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4.
龚育之 《炎黄春秋》2005,(11):20-21
去年四月,我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上发言,提出了编《胡(耀邦)选》、写《胡(耀邦)传》的建议。我说:  相似文献   
25.
龚育之 《百年潮》2002,(3):59-63
迩来学者<文集>、<文存>出得不少.张静如同志这一部,编辑方式上有一个不多见的特点,就是在收入<文存>的每一篇文章后面,新写一则<评文记事>.记事者,记写作此文当时有关的人和事,从中可以了解到党史界思潮变化、活动背景、学术论争、师友情谊的一些史料;评文者,作者在编成文集时,对当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观点,表明自己现时的看法,哪些还坚持,哪些有了变化,哪些有了发展,有自我肯定,也有自我批评.这就引起读者的兴趣,比仅读汇集起来的旧文有了不同.  相似文献   
26.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27.
本文是育之的一篇没有完成的遗作。今年二月,他说要写一篇描述于光远的长处和特点的文章,作为对《祝于光远九十寿》一文的补充,因为“祝寿”文只概述了于老的工作和贡献。二月二十三日,他写出一个题为《于光远琐记》的提纲,接着就断断续续地口述文章内容,由我作记录。其间,经历了两次病危。四月下旬起病情逐渐平稳,但是每天要躺在床上做“血滤”八至十个小时,口述很难进行。他寄希望于病情好转,每次只透析四小时以后,仍然按照他平时的习惯,一段一段仔细地进行补充和修改,并把文章的副题改为《于光远素描》。然而他的心愿没有能够实现。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第一、二段给他朗读了三、四遍经他亲自修改过,其余大部分给他读过。文中的小标题大都采用了他提纲中的话,提纲中还写有“干校”等,但他没有来得及向我讲述,只能付缺。  相似文献   
28.
今年是陆定一同志诞生一百周年,又是党的双百方针提出五十周年,这两件事,都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  相似文献   
29.
龚育之 《炎黄春秋》2006,(10):47-49
一九四九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一九五五年进一步设四个学部(数理化学部,生物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并且建立学部委员制度,以院长郭沫若的名义,聘任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30.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拨乱反正中,特别是在真理标准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和农村体制改革这三项决定性的工作中,胡耀邦是具体操作的前线总指挥,其后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胡耀邦是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但是,自1989年4月胡耀邦病逝不久,到1994年4月之前,本刊和中国大陆的其他媒体一样,几乎完全不提胡耀邦的名字。这当然是令人遗憾的。1994年4月,胡耀邦逝世五周年之际,在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下,本刊发表了几幅他的照片,还有几行白话诗。随后又组织了一系列他领导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今日看来,这些事很寻常,但在当年却也很不寻常:一方面,中共中央在悼词中对胡耀邦的崇高评价只字未改;另一方面,与他相关的一切又笼罩在一片静寂之中……如今,一代人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这位伟人九十诞辰,而历史也进了一大步:当年的不寻常也寻常了。读者、作者和编者欣喜这种进步,欣喜这种寻常。因此,半年多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纪念耀邦九十诞辰的来稿。本期我们先选编了这些来稿的一部分,作为对这位伟人九十诞辰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