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十多年前,我曾有位日本同事,颇有个性,每天挎着个由麦秸秆编的包来上班。那包在早先,大多是中国人买菜时提的。大家自然都很惊讶:“哎呀,好久没看见这种包了。”个中潜台词她当然听不懂,看到她的包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她很高兴,“这是在中国买的,很特别,很好看!”  相似文献   
22.
新近上映的电影《关云长》,有个颇有意思的英文名:《The Lost Bladesman》——迷失的刀客。我相信,不看中文名的话,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部西部片或武侠片。谁能想到,说的竟是关羽。  相似文献   
23.
近些年,曾经很不值钱的政治宣传画,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一些佳作,在拍卖市场上甚至拍出令人乍舌的天价:一幅《毛主席在广东农村视察》的油画,曾拍到了1012万元。在一场名为“战后艺术”的专题拍卖会上,一幅毛主席肖像油画,据说还以近13亿元的价码成交。  相似文献   
24.
插花艺术,在日本有个很高大上的名字——“花道”。而在中国,自宋至民国,都叫“瓶花”。如明代著名的花艺论著,就均以瓶花为名: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所谓瓶花,顾名思义,即瓶里插花。与花道相比,相当直白。  相似文献   
25.
这期专题的主题,介绍的是中国人对待黄金的态度:崇拜、痴迷、热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是非、悲喜。喜的,比如说,留存了一批精雕细琢、精湛精绝的传世金品,堪称人类艺术杰作;悲的呢,无数人因痴迷黄金而迷失了心性,变成教训。本以为中国人对待黄金会有东方人的独到智慧,但是全面审视一番后却发现,在对待黄金的态度上,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例外——无不拜金,于是留下了叫人或悲或喜这样正反两方面的遗产。  相似文献   
26.
去年秋天,我去朝鲜旅游。候机时发现,同机的旅客里有三两个日本人、欧美人。他们不是从中国出发的,而是从北京转机去朝鲜。我这才知道,原来朝鲜只与中国、俄罗斯等有限的几个国家通航,非通航国家的人要想去朝鲜,都得借道转机。  相似文献   
27.
中国有多久     
最近听到的两句话都让我很吃惊。一句是一位白领小姐说的。她说她不喜欢考古,“考古和我有什么关系?”她问。另一句是朋友转述一位意大利人的话。意大利人说中国人很奇怪,总觉得自己被西方国家欺负了。对受屈辱的历史,耿耿于怀。其实,近代的中国人和当代中国人不是一回事啊。  相似文献   
28.
八月号杂志杀青之日,正逢所谓五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日食所涉国家及地区都呈现出了热睹奇观的景象。尤其中国,记忆之中,此次似乎是热度最高的一次,即便天公不作美,大部分地区都阴云密布或有雨,那也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热度最高者,甚至几度转移阵地,其执着程度,堪比夸父追日。  相似文献   
29.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去河北省府石家庄采访。当时的石家庄市给我留下的印象足缺乏历史。一条条横平竖直的人马路,和一摩摩方正如火柴盒的大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生体街景,宛如一碗白开水。  相似文献   
30.
我初到北京时,出门乘车常有一种畏惧感,一来因为报站名的售票员那一口的京味儿,使站名听起来都似是而非,结果不是下错牟,就是做过站。二来,北京的地名五花八门,按名寻路,绝对叫人崩溃。一次我从北边去往南城的天桥剧场,一路经过的地名让人啼笑皆非:菜市口、骡马市、虎房(坊)桥、鲜鱼口,彷如要去的是牲口和菜市场。这还不是孤例,老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