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世纪初,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之际,南通也掀起了一场戏剧改革的热潮。其代表人物,就是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张謇和艺术表演家、戏剧教育家、戏剧运动开拓者欧阳予倩。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胡适曾经指出“: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  相似文献   
52.
钦鸿 《钟山风雨》2010,(1):54-55
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文坛出现过一个青年文友社,该社成员有百人之多,当时颇为兴盛,却仅出版了两期《文友》便被当局查禁。虽然如今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范泉主编)在内的有关史著均未见其踪迹,但当年如火如荼、姹紫嫣红的左翼文学大潮也有它的一份努力在,似不应该淡忘。  相似文献   
53.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史是指清朝从兴起至衰亡的一段历史。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晚清历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又一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拥有自己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本文是从清史本位回顾 2 0世纪的清史研究 ,显然不能因为近代史体系的存在而割舍晚清部分 ,损害清史研究的完整性 ①。关于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史”与之后的“中国近代史” ,学者已作了一系列的学术回顾 ,从而为人们把握 2 0世纪特别是 5 0年来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极大方便 ②。本文在此基础上 ,试图从清王朝的整个历史出发 ,关注 2 0世纪清史研究的主要线索、时代特征、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4.
抗日战争初期,一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队伍——广西学生军,特别是其中的女生队,对广西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担任学生军女生分队长的裴曼娜,曾经在日本东京进行反日侵华活动,后来又任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女生大队大队长、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干  相似文献   
55.
56.
《羊城今古》今年1~3期基本上按原貌刊发了伯洪同志提供的《人物志》征求意见稿共8篇,拜读再三,得出初步意见如下,供修志同行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57.
钞晓鸿 《史学集刊》2002,(1):94-96,F003
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发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8月24日至30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新西兰、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的15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新世纪的明史盛会。此次会议又适逢傅衣凌教授冥诞90周年,以明代社会经济史为主题,中外明史专家云集,纪念这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莫基人之一,推动新世纪的明史研究,是这次学术盛会的显著特色。为节省篇幅与行文方便,谨将此次大会成果摘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8.
清峪河又名清河、清谷河,是渭河的二级支流.战国以降,引清、引泾(河)灌溉渠系或合或分,灌溉并改造了渭河以北关中中部的大量田地.[1]长期以来,由于引泾灌溉异乎寻常的地位与影响,引清灌溉始终笼罩在前者的阴影之下.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新修地方志特别是水利志的相继编纂及学术研究中对新史料的大力搜集与利用,一些民间水利资料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乾隆四十五年(1780)岳翰屏所撰<清峪河各渠始末记>就是其中之一.该篇文献比较详细记载了引清渠系及其变迁,突出反映了当地的灌溉环境、用水秩序与渠系分布等内容,实为研究引清灌溉十分难得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9.
中共党旗图案上的“铁锤”为何仍被误称为“斧头”?□威威鸿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召开期间的宣传报道中,令我们惊愕的是:仍出现了将中共党旗图案上的“铁锤”误称为“斧头”的现象。因此,这使我们联想起《新文化史料》1991年第3期64页上刊登过紫竹(据说他是贵...  相似文献   
60.
1985年夏,我们见到一批用“姜石”制作的印章,据说出土於一座古塔废基中(附拓印)。这批印章正面加工磨平,四侧稍作磨砻,背面一般不甚加工,或保留原石自然形状。印面呈方形、长方形、菱形、圭形或小规则圆形等不同形式,最大的长9.5、宽6.4厘米,最小的长1.5、宽1.3厘米,高自1.5—4厘米不等。印文多在方形或长方形边栏内,个别边栏呈梯形。印文全似阳识,个别特殊的难辨。字径大的有1.2、小的仅0.3厘米不等。有的似竖行,有的似横行,笔划也有竖写、横书之别,有的像楔形,有的像三角形,还有的像图案。一般为方块,但有的却很窄长,而且一行中有两种形体,似为一种艺术书法。由於印面的大小所限,有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