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锦鸿 《羊城今古》2002,(2):25-26
按《史记》、《汉书》未记陆贾筑城以待赵佗事,唐刘恂《岭表录异》但记越王冈、越台井、朝汉台而未记陆贾城(泥城);至清人张渠《粤东闻见录》及陈徽言《南越游记》,亦均未记陆贾城。正史言简意赅,或不赘疣,或有所隐。后世立言者虽或有所稗闻,然亦多谨慎,莫敢增益。殆至屈翁山著《广东新语》,每有记前人所未记,言  相似文献   
12.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方志为基本资料进行考察 ,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广义的“奢靡”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界定 :一、某事项的花费超过该事项的基本需要。二、某些不正当、不应有的消费项目与活动。三、某消费与个人 (或部分人 )的收入不相称。四、消费者攀比浮夸 ;或某事项仪式诡异繁琐。五、从事或过多地从事工商业 ,追求财利。六、违背伦理纲常与等级秩序。“奢靡”一般被作为负面的社会经济现象加以批判。其变化表现在 :一、一些超过某事项实用需要与原本不应有的消费活动以及稍许炫耀攀比得到默认、肯定。二、强调奢侈的经济功能。三、肯定工商业者的地位及追求财利的合理性。“奢靡”观念的新旧激荡反映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有限性。  相似文献   
13.
江村是抗战时期的优秀青年诗人和舞台艺术家。20世纪40年代,他在大后方的重庆勤奋创作,发表了许多感情激越的动人诗篇,同时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以及郭沫若、曹禺等老一辈文艺大家的关怀指导下,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尤以其在话剧《北京人》中饰演的曾文清一角而蜚声重庆剧坛,为抗战救亡运动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自己也成长为众人瞩目的舞台艺术家。江村由于肺结核病年仅28岁便英年早逝,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光彩夺目的表演艺术却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并为他的朋友们所深深怀念。  相似文献   
14.
15.
爱新觉罗·兆瑞先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代嫡孙,1945年10月生于北京。原供职于科技部信息中心,现任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终身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书画艺术继承人之一,兆瑞先生堪称当今的佼佼者。任何一门艺术需要具备的都是综合素质。兆瑞先生受家族影响,自幼勤奋好学,精通诗文词曲、绘画、翻译、篆刻等多门类艺术,其自书自撰的楹联被镌刻在恭王府寒玉堂抱柱上,或作为中国棋院赠送给日本棋院的礼品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兆瑞先生的作品达到了书法与文学艺术的统一。他的书法作品大多是自撰诗文,佳…  相似文献   
16.
钞晓鸿 《清史研究》2003,42(3):107-113
众所周知 ,《清史稿》编纂时 ,对于清代国史馆所修纪、志、表、传等多有所本 ,这些原始档案今天依然可以在海峡两岸的相关机构看到。但有关“灾异志”部分 ,则有所不同 :由于清国史馆拟定的本朝史体例中 ,并无“五行志”或曰“灾异志” (《钦定大清会典》载 :“志之目有 :天文志、时宪志、礼志、兵志、刑志、乐志、艺文志、地理志、河渠志、舆服志、仪卫志、食货志、职官志、选举志” ,① 共十四志 )。因此 ,在现存的清国史馆档案中 ,自然找不到“五行志”或“灾异志”② ,欲从历史编纂与档案学的角度对《清史稿·灾异志》进行考察 ,只能主…  相似文献   
17.
鸿颖 《中国土族》2009,(2):71-71
我的故乡坐落在青海同德县西面一片叫作巴沟的农耕乡域。那里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胜古迹,除了急流的黄河和尕连峡"宗日文化"的出土和挖掘之外,就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8.
1929年1月,曾经受到茅盾、郑振铎等文学大家扶植的太阳社作家顾仲起突然自杀。这不但使他正处于巅峰期的文学创作戛然而止,而且也给现代文坛留下了疑团。几十年来,他的家乡人民和现代文坛并没有忘记他,时断时续地还有一些人撰文对他进行怀念或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欣  淑华 《文史天地》2009,(6):70-70
一八九九年(光绪25年),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在北京清政府担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一次服中药时,他突然发现“龙骨”药上刻有奇怪的类似篆文的东西,大为惊讶。王懿荣本是金石专家,精通铜器铭文之学,知道这东西一定有名堂。于是追究到药铺,查问“龙骨”的来历,并选了一些进行研究。一九〇〇年(光绪26年),山东潍县古董商范雄卿携带“龙骨”八百多片到北京,王懿荣付以重金,予以收购。王成为鉴定收藏甲骨的第一人。一九。三年,王懿荣死后不久,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被《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刘铁云)收买,刘把这些甲骨连同自己所藏,选了一千多片,石印出版了《铁云藏龟》,  相似文献   
20.
清江盆地是江西最早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区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饶惠元先生就在这一地区进行过考古调查。区域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筑卫城遗址、樊城堆遗址、吴城遗址、牛城遗址、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大遗址。盆地内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为构建清江盆地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多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