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包志忠,1952年生,满族。1969年参加教育工作,1976年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国物理学会会员。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起担任河北省赤城县第一中学校长,河北省政协委员,赤城县政协副主席,赤城县文化教育局副局长。1998年被评为赤城县十大人民公仆。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青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结业。2003年被评为河北省首批中学骨干校长。  相似文献   
62.
汉画,华夏明之瑰宝。汉画,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对不断涌现的汉画考古新发现、蓬勃发展的民间收藏势态、人科学研究范式的失落和机械复制时代数码图象无序泛滥的冲击,如何在新世纪,交流考古新发现,拓展研究新视野,建立学术新范式、整合民间新资源、创立运作新模式成为当下汉画研究的迫切需要。2005年6月1-2日在四川省新津县胡家大院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巴蜀片区学术座谈会便是对这时代课题的积极回应。来自四川省化厅、四川大学、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乐山化局等十六家研究机构的三十三位专家学在会上作了精彩展示交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63.
高文佳 《丝绸之路》2011,(16):111-114
酒泉博物馆藏品丰富,但由于恶劣的保存环境,致使藏品腐蚀损失严重。本文通过对酒泉博物馆馆藏文物现状及基本情况调查、不同质地馆藏文物病害及腐蚀程度统计,通过对保存环境状况及博物馆所在地空气环境状况综合评估,最终得出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报告,以期为后期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对策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后期制定保护方案与实施科技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黄河中下游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开发价值。利用文献收集法、ArcGIS软件核密度估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豫、鲁三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集聚特征与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所得空间格局规律构建相应旅游开发模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质量应用与联合,在实践层面上对该区域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协同发展产生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中国首先发现甲骨文的不是别人,而是山东福山王懿荣,他不仅是投军从戎、抗击侵略,以身殉国的爱国志士,而且他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号廉生。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秋,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疟疾,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老中药店达仁堂找了一剂中药。其中一味是据说有涩精补肾功效的药材“龙骨”。王懿荣一时好奇心起,就拿起这位不寻常的药仔细审视,无意间突然发现“龙骨”上竟刻有一种似篆文又非篆文的古文字,这使他大为吃惊。王懿荣是  相似文献   
66.
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首诗庆贺。不久重庆也出土了石棺。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石棺,拙著《四川汉代画像石》(巴蜀书社出版)均已收录。本文介绍的是新出土的或以前出土尚未报导过的十一具石棺,即泸州一、二、四、五、九号石棺,南溪一、二号石棺,富顺、合江、高县石棺和彭山三号石棺。  相似文献   
67.
摇钱树和摇钱树座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摇钱树.是汉代、三国、魏晋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由青铜铸造的纹饰精美,图像丰富的神树和陶制、石制的树座所组成。因其树枝上挂满着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方孔圆钱,似乎只要摇动树杆,铜钱就会纷纷落地。所以,被暂时命名为”摇钱树”。四川省博物馆陈列的一株摇钱树,是1972年在彭山县江口镇~座汉代崖墓中发现的,通高111厘米。广汉市博物馆陈列的另一株摇钱树,是1983年在广汉市万福乡狮象村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的,通高152厘米。最近,绵阳市何家山二号东汉崖墓出土摇钱树一株,通高200厘米。此外.绵阳市还出土了一株摇钱树。新…  相似文献   
68.
漫话蜀笺     
蜀笺,又称十样蛮笺、薛涛笺、谢公笺,浣花笺、蛮笺、鸾笺、十色笺、霞光笺等,名称繁多,是成都地区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蜀笺在初唐时已享盛名,至唐宪宗李纯时,因女诗人薛涛所制深红色小诗笺而誉满天下,世人称为薛涛笺。元费著《蜀笺谱》:“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师厚),有薛涛.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杨亿(文公)《谈苑》载韩蒲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谢公笺出此乎!”唐齐已《白莲集》有《谢人惠十色花笺》诗。李肇《国史补》言:“纸则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可知中唐时蜀笺种类已非常丰富。前蜀时著名的霞  相似文献   
69.
野合图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野合图考高文建国初,新都县出土了两块汉代野合画像砖,图一砖高28厘米,宽50厘米。该砖画面正中画一大树,树下一男一女正在性交,男爬在女的身上,生殖器和睾丸外露。女在下,双腿抬起,架于男子肩部,男女二人皆裸体。在男子身后有一人用手推其臀部。大树的左侧有...  相似文献   
70.
高文 《成都文物》2002,(4):39-42
汉代画像,简称汉画,是我国两汉时期的重要美术作品。它的主要特征是造型,造型既是绘画、也是雕塑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绘画在平面上描绘可见事物的形象,所表现的对象十分广泛。而且在再现对象的形貌神情和丰富色彩方面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而雕塑则具有实际的长度、高度和深度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