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每当我用小提琴拉起这首优美的旋律时,就会想起小时候,我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在月光下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那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故事,流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上学了,妈妈不再给我讲故事,而是要求我自  相似文献   
82.
正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每章结束后,统一安排了"数学活动"这一栏目,教学量为1课时。从文献检索看,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宏观方面、从理论上谈了活动课程研究的合理视角、活动课程的本质及特征、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功能关系、活动  相似文献   
83.
朱墓村遗址良渚文化水田堆积中浮选—水洗出少量木炭和植物种子。其中炭化水稻的绝对数量、出土概率和标准密度均属最高。较多湿地或水田伴生杂草(如酸模叶蓼)的存在应与栽培行为相关。植硅体分析显示水田堆积的"上层"部分作为古水田的长期实际使用遗迹。植物遗存的种类和含量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朱墓村遗址温暖湿润类草原和湿地景观。良渚文化时期水田的利用程度和农业生产的强烈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4.
晚期古代希腊—罗马钱币标识的迁移现象十分普遍,但时至今日,相关研究并不充分。标识迁移反映出不同政治实体和区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层面的相互接受、协调与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对每个个案都应进行全面的历史探究。然而,标识模式迁移的理论框架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解释晚期古代世界的钱币发行,依旧存有疑问。因为在晚期古代世界中,其他强大和独立的政治实体和帝国逐渐形成,而且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角度,这种迁移的过程仍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本文通过对两个个案的考察,试图呈现晚期古代货币流通过程中标识模式迁移的延续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5.
顾建平 《文史月刊》2013,(12):52-52
高缭在晏子属下做了三年官,没有办过什么错事。有一天晏子突然把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86.
顾建平 《文史春秋》2013,(10):51-56
1840年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此后的50多年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曾涌现了多少仁人志士,他们为探索救国的真理,为挽救民族的危亡,到处奔走着、呼号着、战斗着,甚至不惜以身殉道。他们仿佛是漫漫夜空中的明星,使苦难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希望、一线光明。在这些群星中,谭嗣同是一颗明亮的星,他以自己的一腔热血迸发的光辉而跃出众星。  相似文献   
87.
顾淑芳 《神州》2013,(10):90
教育仅仅靠赏识是不够的,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兼而有之的教育才完整,在教育中合理运用好惩罚,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青海藏乡“六月会”齐振威,刘金红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同仁)地区,沿隆务河两岸约50多个藏族村寨,每年六月,当地藏族群众都要举行为期数天的“六月会”,藏语称为“周卦勒柔”。“六月会”极富民间特色,这个节日至少已延续了四五百年,它融宗教、祭祀、娱神...  相似文献   
89.
《后汉书》李贤注辨析顾义生《后汉书》本纪十卷,列传八一十卷,系南朝宋范晔撰,唐章怀太子李贤等注。李注侧重字句的诠释,对于后人阅读《后汉书》和研究词义颇有裨益。但是,正如中华书局编辑部《后汉书出版说明》所指出的:"由于参加作注的人较多,又没有仔细校订,...  相似文献   
90.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水稻驯化的植硅体证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井遗址顺山集文化一期由洼地和水沟组成的水稻田,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植硅体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论断给予支持。从顺山集文化一期到二期,韩井遗址均以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居多,而且其百分比和浓度(均值)均呈现增多的态势;水稻扇型和横排哑铃型植硅体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与同时期顺山集遗址相比,韩井遗址的水稻扇型植硅体尺寸偏小。水稻扇型植硅体鱼鳞状纹饰个数和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形态测量用于水稻驯化程度的判定上,表现出非协同性。陶胎中掺入破碎稻壳是韩井遗址水稻栽培与驯化实践的又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