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上世纪70年代,我下放到东西湖武汉邮电局东山农场,当了两年猪倌后,又被从武汉最西端的东山农场调遣到武汉最东端的堤角邮局“监督劳动,接受改造”,当了一名营业员。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七八年,直到沉冤洗雪,退休回家。  相似文献   
142.
本文认为,匈奴汉国中央官制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央官职以三公为核心,三公不仅职高权重,而且参与国政。二是录尚书事在三公制转变为三省制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并在录尚书事的发展过程中,诸公与三省诸官并存,三省诸官的作用逐渐增加。三是被称为"非寻常人臣之职"的相国在中央官制的运转上独树一帜,它以"赠官"创置,但不久即成为职官之首。  相似文献   
143.
前几年,有关周作人的争议说得已经够多了,得出的共识大概是:周作人一生是复杂的。早年与鲁迅一起投身五四新文学运动,周氏兄弟各自在杂文、散文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后来,鲁迅成了"民族魂",周作人却因失节落水成了民族罪人。周作人晚年,以戴罪之身居住北京八道湾。他与海外的联系仅止于两人,一是帮助他出版《知堂回忆录》的曹聚仁,另一个就是这本书里与其信函交驰的鲍耀明。后来这两人均将知堂老人的书信编印出版。曹聚仁出版的是香港版《周曹通信集》,鲍耀明先是出版《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1972  相似文献   
144.
许建国这位在革命战争年代叱咤风云、功绩卓著的人物,是我国保卫和情报工作的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十年动乱中被长期关押,受尽摧残,于1977年含冤负屈病逝。屈指算来已整整二十年了。我们俩曾先后担任过他的秘书,他的高风亮节使我们深受教益,至今怀念不已。党国英杰,无私无畏,一代忠良功垂青史。被白发,系狱秦城,魔蹈中天,饮恨离尘世;人民卫士,有胆有识,半生戎马誉在津申。覆红旗,移骨宝山,春回大地,挥泪祭英灵。这副挽联是1979年春,我(韩大南)应外交部干部司邀请由沪赴京参与许建国的平反昭雪工作时写下的。不久,中共中…  相似文献   
145.
一代雄主汉武帝执政时期,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如日中天,进入了全盛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犹影之随形,走进了复兴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永远孕含着迷人的魅力,经常拔动着人们的探索心弦。可是对于与之鼎足而立的文化领域,尽管为后世交口称颂,却往往被人忽视,尤其是对汉武帝本人在这期间所起的作用,则缺少应  相似文献   
146.
1977年,山东历城县西郊公社后周大队在施工时,于距地表6米深处发现盝顶式石室墓葬,出土《北齐宜阳国太妃傅华墓志铭》一方,失志盖;同墓出土《齐故使持节都督齐衮南青诸军事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司空赵公墓志铭》盖石一方,失志铭。傅氏志铭(图一),石高、宽各78、厚15厘米。碑文29行,行32字,个别字损泐不清,大体完好,行间有细线界格,每格纵横各2.7厘米,阴刻八分书。赵公墓志铭盖(图二),石高、宽各78、厚14厘米,呈盝顶式,四角有铁环,阳刻篆书5行,行6字,行间  相似文献   
147.
论太湖地区石室土墩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太湖地区石室土墩的性质韩建立一、石室土墩的分布地跨江浙两省的太湖面积达2213平方公里。环太湖则是连绵的低山和丘陵,这些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数十至二百米左右,三百米以上的极少。在这些低山上几乎没有例外地密布着馒头状的土墩,这些土墩即为考古界所研究的石...  相似文献   
148.
杂技戴竿考     
“戴竿”,是我国古代杂技艺术形式之一。汉唐时期的戴竿大致可分为顶竿和车橦两类。顶竿主要有都卢寻橦、举橦、额上缘橦、戴竿和戴双竿五式;车橦主要有单竿橦、双竿橦、双车双橦联索三式。为了弄清戴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和艺术风格,现根据文献记载和汉唐考古发现的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以及绘画题材上的戴竿表演内容,初步对戴竿艺术的发展序列、橦竿的演变过程和时代特征作如下探索,谬误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49.
北齐黄釉瓷扁壶乐舞图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5月,河南省博物馆在安阳洪河屯村发掘了一座北齐墓。该墓随葬品共七十七件,其中饰以乐舞图像的黄釉瓷扁壶四件(图一,并请参阅《文物》:1972年第1期图版柒)。扁壶腹部的乐舞场面是由五人组成的:中间一人,脚踩莲花座,反首回顾,作舞状;右边二人,有髭须者吹横笛,另一人侧身目视舞者,作拍手状;左边二人,一人手执琵琶,横抱于怀作弹奏状,另一人面向舞者,双手击钹。五人身穿窄袖广衫,腰间系带,着半筒高靴,头带胡帽,容貌均深目高鼻,完全属于当时的西域人形象。这是北朝  相似文献   
150.
<正> 明特进荣禄大夫前军都督府左都督马芳与诰封夫人师氏合葬墓在河北省蔚县南留庄镇大饮马泉村东,文革初期被盗掘,1980年收集到出土随葬品玉带饰九块,其中带挎Ⅰ式四块,Ⅱ式二块,Ⅲ式二块,铊尾一块和银簪一支,并将失落在村边河旁一合“明诰封一品夫人马母师氏合葬墓志”和一方“明故特进荣禄大夫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兰溪马公墓志铭”志底移至县博物馆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