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 七家遗址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皮匠营子村七家自然村西南2.2公里的坡地上(图一),现地貌为山杏林地、耕地和金棘尔林地,土地沙化较严重.近几年这里不断出现非法盗掘现象,盗坑多分布在遗址中心区域所在的山杏林地之中.  相似文献   
92.
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结构精巧,仿木构形制丰富,包含有北宋时期墓室营造、大木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社会生活等诸多历史信息。本文通过对新安宋村宋墓的重新测绘和详细记录,补充了新安宋村宋墓的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墓室装饰、空间及营造技术和思想等问题,为宋代墓葬、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3.
这是一篇独特的、异于寻常的、并且蕴含着埋藏学理念的考古发掘简报。它不仅关注考古遗存的埋藏年代,而且更关注遗存的埋藏过程以及遗存形成过程中人类的行为。中国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层学和类型学是学科支撑的两个基础,地层学和类型学犹如车的两轮,鸟的两翼,缺一不可。地层学是近代考古学的两个"车轮"之一,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考古学的形成、发展、繁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在最小的面积中获取最大量的信息,尤其是考察地层形成过程中人类的行为。虽然以往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规定考古工作者要解释地层形成原因,虽然以往田野发掘中亦有许多经典的个案,但大多关注的仍然是地层形成的历时的构建,缺乏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即地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历时的和共时的、自然的以及人类行为的诸多因素。200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新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但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如何践行,我们认为这篇报告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个案。中国境内广泛分布着被称为"无字地书"的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遗存,但如何更科学地打开这本"地书"、如何释读这本"地书",是我们考古人值得关注和思索的。我们刊登和推介此文的目的即在于此。希望学界朋友们就此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撰写相关文章,本刊将优先予以发表,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介绍了武汉江夏龙泉发掘的三座南朝墓,皆为"凸"字形,是长江中游比较流行的南朝墓葬形制。出土了成组的青瓷日用器,其中青瓷蟾蜍供台是一件比较有特色的器物,为长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5.
2002年5月初,位于南昌县小蓝乡开发园区的江西省汇通物流公司基建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葬(图一),并挖出了部分随葬品。小兰乡派出所得知后,立即通知工地局部停工,并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考古所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员会同南昌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  相似文献   
96.
三分屯遗址位于凉山州冕宁县城厢镇三分屯村西南约1公里处,该遗址南北长558米,东西宽75米,位于南河与东河交汇处的一级台地上,1975年四川省金沙渡口段、安宁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队首先发现了该遗址。1987年6月文物普查时又详细调查了该遗址。  相似文献   
97.
一九八二年六月,一九九五年二月先后两次在江夏区湖洲镇祝词村东北约800米处的陈月基商周古文化遗址上出土五件青铜甬钟。该遗址位于区境的南部边缘,与大冶仅一边湖汉相隔,距大冶鄂于城遗址仅数公里之遥。该遗址分布于高出周围地面5-9米的三个高岗台地上,内地农民称此地为“三二局”,现为湖洒砖瓦厂所在。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以自然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3米。内中夹杂有大量的陶片、红烧土渣,采集的器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等,石器有斧、铸,皆为砾石,斧身纵断面呈椭圆形,铸身纵断面近长方形。陶器可见器形有鬲、豆、罐、钵…  相似文献   
98.
黄家湾隶属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南靠人一路,与小洪山相邻:东面隔湖与略林山相望;西与科学院武汉分院一墙相隔。此地明代属江夏县附城村。西距明代武昌楚王府(今武昌区阅马场一带)五公里。1985年、1993年,当地居民和洪山区检查院在此地建房掘基时,发现了两处四座明代楚王朱氏家族墓。接报后,武汉市考古队对这两处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它们分别为明太祖朱元榜之六子楚昭王来债五世孙镇国中尉来显拭(墓葬编号MZ)、其妻恭人赵氏(墓葬编号MI)、朱显试之次子辅国中尉朱英螂(墓葬编号钻动,其妻宜人袁氏(墓葬编号u4)之墓。皆为“…  相似文献   
99.
洪山放鹰台遗址97年度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放鹰台古文化遗址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境内,现在是一处高出周围地区5-7米的椭圆形台地。它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它的东面和北面濒临水果湖(东湖的港汊),南面和西面与洪山北麓相连:它的顶部东南较高,西北稍低,形成三级相对平坦的台阶,现布满茂密的松树和低矮的灌木(图一)。放鹰台遗址发现于1956年[1],1959年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曾由原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发掘[2]。1997年,因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基建工程需要,武汉市博物馆从4月至7月对放鹰台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勘探和第二…  相似文献   
100.
商代盘龙城遗址,位于武汉市北郊黄陂县境西南的盘龙湖畔,与今汉口城区近在咫尺,仅隔府河相望,是武汉市辖区内发现最早的古代城址,经多年考古发掘研究,证实是商文化在长江流域发展极其重要的物证,考古发现的城址、宫殿、濠沟、手工业作坊以及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等奠定了它在考古学领域以及城市发展史上的地位,有关的专家学者多倾向于这里是武汉市文明的起源之地。为配合“武汉建城年代及商周时期武汉历史综合科研”项口,由武汉市博物馆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工作站、黄陂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考古队配合中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