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6篇
  免费   154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1629篇
  2022年   1946篇
  2021年   1123篇
  2020年   1227篇
  2019年   1070篇
  2018年   1187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2894篇
  2013年   3280篇
  2012年   3372篇
  2011年   2793篇
  2010年   2473篇
  2009年   3064篇
  2008年   2759篇
  2007年   2159篇
  2006年   2245篇
  2005年   1857篇
  2004年   1489篇
  2003年   1265篇
  2002年   1143篇
  2001年   1352篇
  2000年   1208篇
  1999年   807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849篇
  1996年   732篇
  1995年   742篇
  1994年   712篇
  1993年   473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408篇
  1990年   390篇
  1989年   346篇
  1988年   404篇
  1987年   432篇
  1986年   379篇
  1985年   390篇
  1984年   379篇
  1983年   289篇
  1982年   347篇
  1981年   332篇
  1980年   170篇
  1979年   64篇
  1957年   60篇
  1956年   57篇
  1955年   51篇
  1953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蜀古文化。誉满中外的四川名酒,就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对于开展酒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搞好四川名酒的生产建设,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拟就绵、雒两地考古发掘实物资料,结合文化记载,对蜀酒的历史渊源作初步探索。 一、早蜀酒文化的历史印迹 中国古代酿酒的起源,从现在掌握的考古发掘资料看,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当时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步对碳水化合物经过糖化发酵可以转化为酒精有所认识,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掌握有意识的酿酒技术。“酒”字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2.
197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发掘禹县吴湾龙山文化遗址时,在T2内清理了三座西周晚期墓葬(编号为M1、M2、M3),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概况三座墓葬的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且东西并列,错落有序,间距为3—5米。三座墓葬中,M1保存较好。其墓口位于地表下0.26米,墓室长3.40、宽1.66,残深1.90米,方向为南偏西11°,墓内尚存有  相似文献   
193.
一、屯垦的发端及其形式 屯垦是按一定编制组织人力进行规模不等的垦殖。它导源于春秋时代齐相管仲首倡的“寓兵于农”的主张。秦始皇兵统六国后,采取“逐戎狄,徙谪实之”的办法、把属于赵、齐、楚、卫等国的罪犯,先后7次迁徙到河套以北和南方的象郡、桂林、南海诸郡,屯垦实边,就地建立了粮饷基地。这种军屯,实为军管下的犯屯。主父偃称赞  相似文献   
194.
石达开略蜀,是太平 天国历史上一件引人注目 的大事。它始于1862年1 月,至次年6月石达开被 俘就义成都而悲壮失败, 历时十八个月。长期以 来,由于资料的缺乏,史 学界对石达开经略四川的不少具体问题研究得还很不够。例如:石达开军自涪州(今涪陵)、綦江撒围进入贵州省之前的那段历史,一些论著或阙而不录,或一笔带过,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四川近代史》中亦没有提及。几年前,四川合江县  相似文献   
195.
听老辈人说,过去姚安县前场地区的大黑山有个彝族青年名叫李玉真颇,他从小就力大无比,人才七、八岁,个头却有十四、五岁的少年高。李玉真颇七岁就背阿妈过河,八岁就帮阿爹去放羊。冬天水冷,羊不过河,他就把羊一只只地抱过河去,平时担柴,一担能担百来斤,犁田耙地样样会,还练就了一手招蜂养蜂使唤蜂的好本事。李玉真颇养蜂与众不同,他只要吹一声口哨,就能把蜂放出去;再吹一声口哨,又能叫蜂跟着走;还可使唤蜂子奔向同一个方向。李玉真颇除了养一般蜜蜂外,  相似文献   
196.
传说开天辟地之初,太阳、月亮和星星都不会走路,白天黑夜不分。人们饿了就吃,累了就歇,瞌睡了就睡。那时,人们一睡着就很难醒过来,要睡好长时间。有的人醒来时,做活的工具因天长日久而腐烂;有的人醒来时,身旁甚至长满了大树,树根穿进鼻孔压着人爬不起来。这样的日子实在不象话,天神们便叫太阳、月亮和星星走路,世间就分出白昼和夜晚来了。但人们不习惯白天做活晚上睡觉,天神就叫太阳拿很多很多的针,不停地刺人的眼睛,于是人们在白天很难睡得着,便开  相似文献   
197.
据说红军从皎平渡过江的那一年,从撒营盘到皎西一带雨水来得特别早。荞麦刚收完,春雨就三天两次地放开大下起来,山上的草木提前开花发芽了,地边的艾蒿赶着抽节吐叶,箐里的石蚌也早早地开叫,一天比一天叫得勤。人们刚种完包谷豆子,又得忙着薅草锄苗。眼看包谷苗就象吹吹树心一样一夜一夜地往上猛长,人们一方面惊奇年成的好景,一方面在议论猜测,天下可能要大变了,要变出好事来。但到底会变出什么好事,谁也不知道。人们惴惴不安地猜测着,等待着。  相似文献   
198.
在武定县田心村的南面有座山叫大银山,山上的参天古柏,飞泉瀑布,古陵庙宇给巍峨的大银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相传,在古时候,大银山中有一条很直的隧道通连田心坝子和利米坝子,两个坝子的人就是通过这条隧道互相来往的。有一天晚饭后,一个嫁在田心坝子做媳妇的姑娘回利米坝娘家。她走进隧道,看见每走九九八十一步便有一盏灯,灯不怎么亮,火苗一闪一闪的。她想;大概是油快干了吧!她记起自己还背着一小壶菜油,那是要带回去给父母的。她拿出油来给一盏灯添足了油,  相似文献   
199.
禄劝县鼠街有一篆字崖。从很久远的年代就流传下来了,后来,人们把它错叫为“錾字崖”。原先,这“篆字崖”上刻有古字,不知是哪个朝代就刻的,是出于凡人之手还是仙人所刻,没有哪个说得清楚。经过几个朝代,当地人没有一个能辨别得出是什么字,更晓不得写的是什么内容。一天,来了个“下方人”(跑江湖的外地人)路过此地时,听说此事,便专门下崖去观看,他本认识篆字,轻而易举地就读通了。原来写的是:“崖上的某一处,挂着一  相似文献   
200.
我们地方有许许多多盐矿,到处都可以开采。开采出来的盐虽然相同,但原本的盐矿却不一样。有的盐溶在水里,跟泉水一起流出来;有的盐藏在山肚子里,象石头一样硬梆梆的。藏在山肚子里的盐或溶在水里的盐,人为什么会发现呢?听祖先讲,有这么一个故事: 远古时候,不分人的世界和动物的世界,我们的祖先全都跟动物住在森林里,谁也不晓得地底下有盐巴,更不懂得吃东西应该放盐。有一天,一位老人单独去打猎,翻了两道山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