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云龙寺 站在山下。龙的飞影成路,云的信徒成云 云龙寺,供养着龙与云,天籁的经卷清洗着灵魂的来往 闲游者回到了前生,拜谒者回到了前生 叛逆者回到了前生,前生爱着今生,今生看着佛的颜面  相似文献   
54.
戴林琳  盖世杰 《人文地理》2011,26(4):109-114
以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对不同类型乡村聚落的影响差异为主要关注点,选取北京远郊区的江水河村、长哨营村作为节事举办地案例,以当前国内乡村地区普遍应用的民俗文化类节事作为节事类型案例,从居民感知角度采集节事影响的基础数据,结合SPSS等数据处理工具分析和探讨了两地居民对同类节事的感知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个村落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差异,进一步从节事活动可参与程度、节事举办地特征以及节事与节事举办地资源适配性的角度,阐释了乡村节事应用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乡村节事的差异化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5.
方方  刘彦随 《人文地理》2013,28(1):100-104
传统平原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人口集聚区,也将是我国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区。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农户家庭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农区发展演化三阶段的理论,并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河南省吴庄村和山东省东店村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的人口非农化特征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相关性,宏观层面的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是农户兼业行为特征的重要外因;兼业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改变传统耕作方式,优化了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结构,并推动农区进一步的发展演变。通过分析传统平原农区人口非农化对耕地利用方式的影响机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该类型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2008年4月2日,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传钧先生90华诞。为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吴先生70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地理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吴先生“治学与创业并重”的人生信念和治学精神,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座谈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7.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博物馆走出庭院,主动服务社会,努力拓展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本文对这一系列活动做了总结,并就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8.
二、埋葬仪式 在现代地面上见不到坟墓的凹坑。从上层到河砂层(在这中间能见到墓穴痕迹)都被推土机铲掉了。墓葬分布得相当密集。在41座墓葬中有34座的长轴线方向为西北—东南向,4座为东—西向,3座为西南—东……  相似文献   
59.
市场经济条件下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彦随 《人文地理》1997,12(4):61-64
市场经济条件下,沿海农业发展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立足优势,建立农业经济体制,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0.
《雅典宪章》作为第一份有关历史古迹保护的国际性文件,除对保护技术问题的探讨外,为后续在遗产领域“阐释”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1957年美国学者弗里曼·蒂尔登首次提出阐释定义和原则开始,到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遗产阐释与展示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其内涵外延也随着遗产概念与保护理念的延伸而不断拓展。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自诞生以来就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将教育功能置于其工作的核心位置,阐释与展示覆盖的范围、发展方向也随遗产概念和新兴关注方向的演化而调整。作为链接遗产地与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阐释与展示既离不开对遗产价值的提炼、挖掘与再认识;也离不开对遗产周边环境的理解、对目标群体的探析、对适当方式的选择等。可以说,阐释与展示在遗产保护管理中贯彻始终,不仅链接了遗产的过去,又帮助遗产搭建了通往未来的桥梁,在遗产保护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