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陶易 《文史天地》2013,(6):53-55
张之洞这种"耍大牌"的性格人尽皆知,得罪了不少人。但在皇帝面前,他却毕恭毕敬,决不敢有丝毫大意,可见他的傲慢乖僻是有选择性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皮张之洞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的科举与仕途,一路顺风顺水,自15岁中解元,26岁点探花,然后入翰林,放学政,擢巡抚,升总督,屡任封疆,敭厉中外。晚岁又入内阁,掌军机,受顾命,卒谥  相似文献   
22.
陶易 《文史天地》2013,(4):56-59
这些高龄高生之所以对科考孜孜以求,也许是他们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缘故吧。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唐到明清,虽对考生有一定的身份或其他限制,如倡优、皂隶出身者和居父母丧者不许参考,但对考生的年龄从未有过任何限制。自唐代以来,高龄中举及第者历代皆有。尤其是在清代,高龄及第还被  相似文献   
23.
陶易 《文史天地》2012,(11):44-47
在中国历史上,官宦子弟往往享有不少特权,无论品德优劣,才学高下,仅凭其出身就能跻身仕途,坐致富贵。“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又何止是官二代、官三代呢。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荫封入仕的规定,左思所愤慨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隋唐以后,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以考试来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诞生,终于给天下的寒门士子开启了一扇读书做官的大门,科举制延续1300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废除。  相似文献   
24.
陶易 《文史天地》2010,(4):60-63
<正>以对联揭露科场舞弊,这绝对是中国特色。洋文无对联,也就少了这样的幽默。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期,也是科场舞弊案件的频发期。从顺治到光绪,大大小小的科场案不下数十起,其中轰动一时,诛戮  相似文献   
25.
陶易 《文史天地》2024,(2):67-70
<正>《西厢》,又叫《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喜剧之一,自它诞生至今,700多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家喻户晓。说起“西厢故事”的源流,它始于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经金代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最后到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记》达到思想艺术的高峰,在当时赢得了“天下夺魁”的声誉。明清两代文人对《西厢记》的成就与地位也赞誉有加,  相似文献   
26.
陶易 《文史天地》2012,(9):49-52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诗人和文学家。唐代又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奠基与发展阶段,290年中产生了6000多名进士,250余名状元(今有姓名科份可考者约150名),而明经等科出身者更是远远超过此数。  相似文献   
27.
陶易 《文史天地》2014,(5):59-62
正在唐代传奇和笔记中,有关爱情婚姻题材的故事很多,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其中有一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男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离别周折之后,最终再度团聚,重续鸳梦。这就是"破镜重圆"类的爱情婚姻故事。造成主人公离别的原因各有不同:或因遭逢乱世,或因家庭变故,或为权势人物所夺,或因贫寒而无法相守等等。而最终成就夫妻团聚的因素主要有两类:或取决于权势人物的成人之美,或借助于豪侠义士的鼎力相扶。而诗歌在其中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