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凡是从旧社会战乱岁月过来的人,都忘不了遭受过的苦难;凡是耳闻目睹日军残暴行径的人,都忘不了亡国奴的耻辱。  相似文献   
10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期间,清政府财政竭蹶。企图靠滥铸大钱、铁钱和滥发官票、宝钞摆脱困境。所谓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自清宗咸丰三至九年(1853~1859年),先后发行计有伍百、壹千、壹仟伍百、贰千、伍千、拾千、伍拾千  相似文献   
103.
你见过一株古杉树可以形成“坐井观天”的奇景吗?这是日前笔者在永春县见到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04.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亦称游击衙门,位于嘉峪关内城之中,坐北向南,是嘉峪关关城主要建筑之一。芮宁据史料记载是入住游击将军府的第一位游击将军。  相似文献   
105.
陈斯文  刘云辉 《文博》2012,(2):10-16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盛的大一统时代,玉璧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璧继承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传统风格并且有新的变化,以其选料精美、工艺讲究、纹饰丰富、使用范围广泛、数量最多堪称经典。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玉璧主要出土于诸侯王及其亲属墓葬中,本文在总结墓葬出土玉璧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出土情况和文献资料归纳出汉代玉璧的社会功能,着重介绍其作为葬玉的使用情况,据此分析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所反映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106.
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许多地域文化相比,淮河文化更加复杂而不易把握,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淮河文化本身"大象无形"的特点可能较关键.因此,讨论淮河文化概念,首要的工作在于找到认知淮河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与综合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加以概括的方法.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我们尝试着给淮河文化一个初步的概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平原文化的特质是为淮河文化基本的或主体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7.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向广大读者展示我区50年来文博事业发展的成就,宣传我区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交流我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家撰写有关回顾总结和宣传介绍我区文博事业50年发展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8.
当前,全省各地正在掀起一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的热潮。作为澄海党史、地方志工作部门.同样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作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紧密联系实际,总结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新目标,加快新发展,努力争当史志工作的排头兵,不断开创澄海史志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9.
北海疍家     
疍家,是桂闽粤又一远古居民。“疍”原本写作“疍”。“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写作“钽”,“湖灌之山,湖灌之水出焉,其中多钽。”可证疍民早在汉代以前已生活于长江中上游一带。此后多散入滇、桂、闽、粤,分布甚广。魏晋以降,古籍常见有巴疍、建平疍、天门疍等记载。在文人的诗文中多将蛮疍或夷疍并称。蛮疍、夷疍应是对疍民的贬称。此外,还有称襄疍、戎疍、疍僚、侄疍等等。六朝至隋唐时期,“疍”泛指南方蛮夷,并不限于水居,且也陆处。至唐朝,疍人大多散处于桂闽粤的滨海地带,以采珠捕鱼为生,逐渐成为水上人家。  相似文献   
110.
本人收集红钱已十年有余,但一直没有系统研究过,仅仅停留在收藏阶段。近年将以前收集的红钱大致整理了一番,发现一些各式各样的变异红钱非常有意思,想就异版红钱与泉友进行交流,但由于泉识浅薄不知该从何人手。看到施励斐先生撰写的《新疆“变异红钱”的成因及其价值》(《新疆钱币》2006年第四期)一文,我深以为然,很受启发。撰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一是想就“变异红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在有些问题上与施励斐先生及广大泉友进行交流;二是将自己收集的变异红钱与广大泉友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