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我1961年参加工作,第三年就调到了北京羊肉馆,担任过保管员、出纳、会计、副经理和支部副书记等职,至1995年退休。下面将我和老职工们的回忆向广大读者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62.
柏林墙下     
<正>摆开无声的战场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消散,欧洲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德国: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柏林城也被一分为二。苏联和美国的间谍部门在柏林摆开了战场。  相似文献   
63.
于非闇(1889——1959),名照。父系为汉军旗人,祖母、母亲和夫人均为满洲旗爱新觉罗氏。他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好文学、绘画,书法和篆刻。他毕业于满蒙师范学堂。曾任小学教师,后担任《北京晨报》“艺圃”美术周刊编辑。从三十年代起又在北京艺专,华北大学艺术系等兼任花鸟画教师。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等。他著述甚丰。美术方面出版了专著《中国画颜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仇恨与宽容     
普济寺里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禅师,许多人有什么解不开的难题,都会去向这位老禅师请教。某天,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来到普济寺,他想向老禅师请教“为什么自己从来都没有开心过”。此人正要踏进老样师打坐念经的禅房,却发现自己脚边有个像袋子似的东西,虽然块头很小,可是看起来却是气鼓鼓的。他感到很奇怪,就抬起脚来,猛地向那东西踩去,可是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迅速地膨胀起来。这个人一看到这种景象,犟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随手抄起放在禅房门口的一根木棒向那个和他一样气鼓鼓的东西使劲砸去。最后,那东西已经膨胀得将整条通往禅房的路都给堵死了。这时候老禅师出来了,他对那个前来求教的人说:“快停止吧,此物叫做仇恨袋,里面装着你的仇恨,你不  相似文献   
65.
本文依托于上古时期的巫术文化,对《大学》的上古背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仔细辨识"德"、"学"等字义的前提下,从三大纲领、八大条目和义利之辨三个方面,依据"明明德"的天道启示,详细阐述了儒家经典的人格修养"忠恕之道,一以贯之"的深刻内容.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敬畏之心、反省之心、创新之心等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人格修养的途径与内容.  相似文献   
66.
<正>西湖是人间天堂,也是鸟类乐园。每年冬天,大批鸬鹚从北方飞来越冬,西湖成为游人观赏鸬鹚、鸟人拍摄鸬鹚的好去处。我跻身在这人群中,欣赏、拍摄并渐渐研究起来。当我每拍一种鸟并探寻它的历史背景时,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有"百种鸟有百种故事"的赞叹。  相似文献   
67.
文化史上的多彩之镜老舍先生,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面多彩之镜,曾多角度地折射着旧社会的丑恶与新社会的光辉。他一生坚持以寓教于乐、画龙点睛、文以载道、哲思默流的美学特征和创作韵律,来执行其“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老舍先生,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中,既有那纤...  相似文献   
68.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1,(3):152-154
东北大汉曹保明已经出版了40多本书,不是那种可以坐在屋子里向壁虚构的小说和故事,而是根据多年来在白山黑水间向木帮、船帮、马帮、参帮、金帮等各色人等调查采访、搜奇寻异而得来的珍贵资料写成的。如什么《东北土匪考察手记》、《响马驼龙》、《东北行帮》,什么《东北挖参史》、《东北淘金史》、《东北狩猎史》、《东北麻烟史》、《东北妓院史》等,只要写出这些书名来,就肯定无疑地会使读者叫绝!  相似文献   
69.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1,(2):180-183
宝卷是承袭唐代的佛教俗讲传统,经宋至元末明初,逐渐演变而形成为一种广泛流传于寺院和民间的说唱文学,至清盛极而衰,其内容主要是宣讲佛道经书和劝善故事,也包括了大量世俗内容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宝卷的宣讲活动和宝卷的辗转传抄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我国一些地区(如江浙和甘肃)盛行。学界一般把宝卷看作是俗文学或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