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 韵  评/欧阳世家文史惊1,山尊开来重遗风。/纵化中外古今艺,横融博论华章精。/力随传统伴时代,妙求继承创新行。/虎步沧桑浴血火2,雄风儒将率艺兵。/西子湖涌花五月3,大夏学府辟锦程4。/黄浦江畔吼民魂,宝塔山麓擎红灯。/关东钢厦颂金语5,京城剧苑育群英6。/回眸话艺表导史,流派纷呈竞争鸣。/斯氏清泉少浊色,芳溢名卷留史评7。/推漾助波含君力,漫润艺圃大“启蒙”。/黑氏辩证“这一个”,哲论“个性”当永恒8。/莎、席二氏各遗语,尤闻今翁针弊声。/君志博采化我用,立异标新独驰骋。/美学凝重寓浓烈,现实主义鸣苍穹9。/侠胆舞台导龙…  相似文献   
32.
傅耕野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也许感到很陌生,但他却在艺术园地里辛勤地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并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 傅耕野于1923年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从小喜爱书画,自学郑板桥,不但掌握了板桥的笔墨,且能迫摄板桥的神韵,他临抚板桥的书、画,已臻于乱真程度。他字、画均以板桥为宗,但并不限于板桥,字旁及汉隶、黄山谷,画兼学石涛、八大山人,并广收博采,汲取诸家之长,以为己用。中年从师誉满中外的艺术大师王森然先生,耳提面命,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33.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是1953年2月就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因为新中国的高等学校是接受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所以尽管武汉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李达是国务院任命的部管高级干部,但却同时接受高等教育部和湖北省领导,同时。李达也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由于这种双重关系,李达与王任重也有交往。再加上毛泽东来汉总要见见他,王任重作为东道主,虽然不是每一次都在场.但自然非常清楚李达与毛泽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风云历程的凝眸芳流史册的华章———中国话剧90年纪念盛事录□本刊记者孑人〔编者按〕在中国话剧90年纪念活动启幕之前后,本刊曾陆续登载了《北京人艺辉煌春秋》、《中国话剧的战斗历程》、《忆欧阳予倩创作<黑奴恨>》、《中国话剧的先行者李叔同》、《北方新剧的...  相似文献   
35.
飞飞扬扬话“郎达”□散人藏语郎达直译成汉语就是“风马”的意思,是一种先经木板雕刻,然后用红色或黑色颜料印在四方小纸片上的祭祀供品。图案以马为主,有一马、四马、十马之分,以十马为至尊。常见的一马图案是:居中一匹白马,背负圆锥形的“闹日”(宝贝),边饰火...  相似文献   
36.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0,(3):166-168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上、中、下三层文化构成的。所谓上层文化是指居于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所谓中层文化是指知识分子创造的通俗文化;所谓下层文化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创造的民间文化。前二种文化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流传于世;后一种文化则以口传的方式流传于民众之中。民间故事就是后一种下层文化(一日民间文化)中流传广泛、生命力旺盛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7.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1,(1):175-17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的注意力在当时文学的批评方面,偶然间读到了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的《信仰与文化》一书,顿时在我眼前展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文化研究,但老实说,并没有多么深刻的学理上的感受与启悟。后来,我以民俗生活和原始艺术研究为切入点,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了文化研究上。  相似文献   
38.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1,(3):155-157
读了萧放的<〈荆楚岁时记〉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中国民间文化探索丛书之一)之后,内心涌出一丝无法掩饰的激动和快慰.我为作者的这部不乏新见、治学严谨的著作感到高兴.古人早就有言:在治学的道路上,光靠才具远远不够,还得付出勤奋.萧放是二者兼而具之,才有了这样一份令人高兴的收获.  相似文献   
39.
40.
明清交替之际,南海疍民为摆脱自身的"贱民"命运,进行身份重构,琼州海峡北部水域疍民多采取武力方式,而其南部地区疍民多以诉讼方式进行。因所采取的方式不尽相同,在国家政策、地方习俗和疍民之间长时段的互动过程中,该群体产生明显的分层,海北的疍民身份日益固化,海南疍民则向"编户齐民"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