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衔石 《收藏家》2004,(12):64-64
大孟鼎于道光初年眉县礼村沟岸出土,同治十三年九月至潘祖荫处,1951年由潘达于捐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和日语中,经常使用表示数量和程度范围的“以上”、“以下”、“不满(未满)”、“超过”等词汇。这些词汇来自中国汉语,但日本比中国界定明确,使用规范。我国汉语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这对于规范地使用汉语和丰富汉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云霄 《古籍研究》2002,(1):21-24,103
古代童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中,尚存儿童、童谣被巫术邪说利用的异端事象。这种社会现象的缘起,引起了本人的关注,现举其要略考辨,敬请专家、读者瞩目指正。  相似文献   
14.
15.
自从博物馆学(muscology)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被提出以后,各国的博物馆学者一直试图建立一套与该学科相对应的独特的博物馆学语言,来证实博物馆学在各门科学体系中所占有的明确位置.198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国际博协组织各国专家编撰的《博物馆学词典》(Dictionarium Museologicum)一书,就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七、平陆事件的宣传报道情况 常建华的回忆 我于1951年参加工作,先是在中共平陆县委宣传部当干事,1957年下半年调任平陆小报记者。1960年,该报主编由县委宣传部部长张科进兼任,报社的日常工作由副主编解清涛主持。  相似文献   
17.
血腥“甄别”开始1952年4月6日下午,在南朝鲜巨济岛负责管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的美军格林中尉忽然亲自来战俘营找孙振冠(“72”军官队的战友)。我问他有什么急事?他说:“快叫你们孙少校到‘72’(战俘营编号)去见联军司令部派来的贝尔上校,他将在那里召集  相似文献   
18.
陈垣(1880—1971)先生,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40年代昆明的京戏舞台上,票友演出相当活跃.其中有个唱老生的凌霄馆主,嗓音嘹亮,做工细腻,颇受圈内人推誉.凌霄馆主者,龙云第三子龙绳曾也.龙云对儿子溺于唱戏,十分反感.可是却无法阻止他粉墨登场,父子间有着较深的矛盾.龙三原住昭通原籍,龙云让主持家政的胞妹龙志桢加以管教.1935年8月龙志桢病故后他来到昆明,住在长兄龙绳武家.其时,他在家乡已经加入洪帮,当上了“袍哥”大爷.  相似文献   
20.
陈少梅,湖南衡山人,生于1909年,卒于1954年。名云 (章鸟)(又名云彰),字少梅,别署升湖。 陈少梅弱冠鹊起,壮岁大成,以独具风神、智睿超凡的画风彪炳中国现代绘画史册。他堪称不朽的画笔,今犹以流风遗韵驰誉后人。书画大家启功尝谓:“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董寿平盛赞其“艺显千秋”,其他画坛大师犹以“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为之盛赞。惜乎天公忌才,以45岁之年华猝死。少梅之早凋每令识者扼腕,启功“百身何赎”之叹道出诸多画坛前辈之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