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壁画制作工艺与材料研究既是壁画病害原因与机理研究不可缺少的数据,更是筛选壁画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剖面显微、激光拉曼分析了库木吐喇石窟第34、45 46、50、56、58、60、63窟壁画颜料、白粉层、地仗。结果表明,库木吐喇壁画制作工艺是先在陡峭的砂砾岩崖壁上开凿成形洞窟,之后在洞窟围岩上用掺有麦秸的黏土泥抹平砂岩壁面,待这层泥质地仗层完全晾干后用石膏涂刷;最后进行线描添彩。所用颜料红色颜料是铅丹,蓝色颜料使用的是青金石;绿色颜料是绿铜矿;白色颜料是白垩、石膏;均为常见壁画颜料。 相似文献
22.
论“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兼论文物保护科学的文理交叉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郭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6(1):60-64
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物保护原则有深入的理解。本从考古学、博物馆学的本质出发,论述了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不改变原状原则,才能在具体的物保护实践中自觉、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23.
宁明花山岩画病害受环境因素的作用明显,风化类型复杂多样,有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日光直接照射岩画立壁、高湿度环境下水分的凝结与蒸发等。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是溶蚀产物在岩画表面富集形成各种岩溶形态,其中水在化学风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花山岩画能够产生风化作用的生物因素有高等植物、地衣、苔藓、微生物四类,但生物风化短时间内不会对岩画构成直接危害,不是目前保护岩画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花山岩画所处特殊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治理花山岩画风化病害的难度大,应采取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为说明敦煌莫高窟第85窟颜料目前所处的状态,用色度计和CIE1976年表色系统进行选点监测,并进行X—衍射分析。分析、监测结果表明,第85窟颜料有7种颜色,其中绿色颜料是最稳定的一种。颜色的色度值不仅反映了颜料当前所处的状态,而且对了解古代画师调色、技法、配比等提供一定的线索。这些信息对保护修复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5.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子三萜类特征物(如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和豆甾-3,5-二烯等物质),而麻纸中则无此类特征物——利用这些特征化合物可以区分竹纸、麻纸和桑皮/构皮纸。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一副清代蜡笺纸对联的分析中:确定了该书法用纸为皮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检测出长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表明蜡笺纸的制作使用了蜂蜡;检测出吡咯及其衍生物,表明该书法蜡笺纸装裱时所用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另外检测到了生物碱类物质,表明该蜡笺纸使用了植物染料。综合以上研究表明,Py-GC/MS方法不仅能够确定中国传统纸质文物的纤维来源,同时可以确定纸质文物上蜡、胶结物及染料等信息;结合传统的赫兹伯格(Herzberg)染色法,进一步确定了皮纸的具体种类。蜡笺纸文物材料信息的检测识别可为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方法为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6.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其保存环境特征是高温潮湿多雨,因而岩画岩石的生物风化作用较为剧烈。本文通过岩画岩石生物风化病害现状调查,在对风化产物的生物学鉴定基础上,对生物风化产物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系统研究了花山岩画岩石生物风化的原因及其过程,并依据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了岩画岩石生物风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7.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其保存环境特征是高温潮湿多雨,花山岩画受环境因素作用,岩画颜料及岩石风化明显,风化类型复杂多样,有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它们均与水分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水的防治是治理岩画风化病害的前提。本工作在水分来源及岩画保存地区地形地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系统研究了水在岩画风化病害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花山岩画防水治水原则,并结合地质环境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将整个治水区域划分为山体山顶治水、溶蚀洼地治水、岩画立壁治水三个区域。根据其不同的渗水机制,分别采用盖、堵、排、导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治水方法。由于岩画病害机理极其复杂,花山岩画防水、治水的难度很大,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花山岩画受环境因素作用,岩体崩落掉块、片状鳞片状剥离脱落等病害,给花山岩画造成了巨大破坏,威胁着岩画的长期保存。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片状脱落病害,以及化学风化引起的颗粒状产物对岩画的危害最大,应尽快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对其进行治理。本工作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粘合剂强度分析,以及清洗剂实验,研究了治理物理风化片状剥离脱落岩石片的粘合剂性能,以及化学风化颗粒状产物的清洗效果,并在现场无岩画处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改性的粘合剂,用于花山岩画片状剥离病害的治理时,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对颗粒状和薄膜状风化产物进行处理,疏松的颗粒状产物,清除效果较好,对岩石没有明显影响;对于较为致密的颗粒状产物或薄膜状产物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9.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0.
作为建筑、壁画、彩塑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石窟寺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开凿石窟的崖体受各种裂隙,尤其是卸荷裂隙的作用,形成各类危岩体,不仅严重威胁着石窟寺的长久保存,而且对游客、管理人员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石窟寺崖体危岩体加固技术一直是石窟寺保护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石窟寺危岩体加固技术中,主要应用是支顶挡墙、锚杆加固、裂隙灌浆三类,而使用最多的是锚杆加固技术。本文系统、全面总结了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石窟寺危岩体锚杆加固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安西榆林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危岩体加固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危岩体的加固方法研究成果,客观评价危岩体加固技术的经验和教训,为石窟寺崖体危岩体的治理提供系统的技术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