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博物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一科学生产方式使用。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影像数字化工作状况的分析、介绍及其意义的阐发,指出文物的数字影像信息是博物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涉及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博物馆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文物数字影像资料的科学开发、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22.
成长电影是将青少年成长变化作为叙述支撑的一类电影。本文将从符号学视域出发,分析成长电影中对于暴力行为的刻画,从暴力的呈现以及其中卷入的身份问题入手,来解读这类电影是如何利用暴力来表现劝诫暴力的意图意义,从而构建去暴力化的结局。青少年暴力最终消弭在成年人所构建的文化秩序中,暴力的呈现与消退,恰恰反映了青少年向成人社会规则的妥协与认同。  相似文献   
23.
正生态图景清新怡人,长泰山重美丽的家园——长泰山重村与厦门集美区灌口仅有一山之隔,人们常称长泰为"厦门的后花园",是全国生态示范村。原来有被称为三重村,因为它背后靠着三重大山,正面也对着三重山,后来村名渐渐演变成了山重,对于它的村名我觉得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秘感。加上山重村有上万亩的果树、梅花、古民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桃花、李花、油菜花轮流盛开,漫山遍野春色无边,更加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24.
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婚礼曲、赞歌问答歌、叙事长歌、劳动歌曲、宗教音乐、儿歌等,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同仁地区和甘肃省的天祝县、永登及河西走廊一带。土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河湟  相似文献   
25.
26.
庄睿琼 《神州》2011,(23):18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文学家中,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就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读她的词,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博学、善思而同时又敏锐细腻的女子,又可见其刚强坚毅、豪爽大气的另一面。本文通过阐释李清照的词,来说明其性格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7.
邱茜琼 《神州》2012,(7):109-109
英语单词教学是初中荚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英语教学中的全过程。而民族地区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初中英语单词教学是每一位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飘色、花灯、剪纸、乡曲、乡祭……大庙会凝聚乡情凝聚人心。岭南人拯救还原民俗的同时也善用民俗——呼唤情感回归建设美好家园。 考察非物质化遗产,不能不考察大庙会。在普查中,大庙会被分类为化空间。这个空间是古庙、老店、戏曲、手工技艺、宗教信仰、饮食、民间舞蹈、年画、武术、杂技……的集合体,根本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 大庙会仅仅是乡间民俗的集合体吗?我们在调查中似乎还找到了另一种回答——大庙会是乡情的最好的载体。在人的所有社会情感当中,乡情是最为温暖柔软的部分,当心中涌起这种美好情感的时候,眼前流动的,往住就是大庙会的某个画面了,一张剪纸、一盏花灯、一缕乡曲、一次乡祭……[编按]  相似文献   
2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的大力重视,禁毒工作在中国取得了不少进步,越来越多的吸毒成瘾者摆脱了“瘾君子”的噩魔。然而笔者发现,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吸毒的悬崖上徘徊,他们吸了又戒,戒了又吸,始终无法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禁毒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近年来随着毒品问题的日趋严重而受到政府和实务界的重视。上海自2003年开始在禁吸戒毒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目前上海市吸毒人群的现状,在参照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完善禁毒社会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帮助更多的戒毒人员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0.
现存《吴越春秋》的所有版本都出自徐天祜(一作祜)于一三○六年所编订的本子。徐氏在书的序言中说:他曾使用过一旧刊本,并对这个旧本“刊正疑讹””,然仍有许多疑难字句,“不敢尽用臆见更定,不得不“姑从其旧”。 徐本共十卷。《吴越春秋》原有十二卷,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出现在七世纪中叶前,因为它著录在七世纪中叶修成的《隋书·经籍志》里。从那时起至少到十二世纪中叶,后二种版本并行于世。大约在十二世纪中期至十四世纪初,十二卷本就失传了。 很明显,从一世纪末赵晔《吴越春秋》原本的成书,到一三○六年现存本祖本的编订这一时期内,《吴越春秋》的版本肯定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又在何计呢? 这个书名最早出现在《隋书·经籍志》(成于七世纪中叶)中。《隋书》著录了它的三个版本:一是赵晔撰写的十二卷本,二是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这二种版本前已提及),三是杨方编写的名为《吴越春秋削繁》的五卷本(成于四世初。《崇文总目》成书时(公元1038年),此三种版本尚存。《总目》以为:皇甫遵合并了原本和杨方的节本,“考定而注之”,逐成为十卷本,其书名为《吴越春秋传》。然而一直依据署名作者赵晔的十卷本从事研究的徐天祜,却认为皇甫本“今人罕见”。(见徐序) 我们应该把早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