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咸阳市底张镇布里村的隋元威夫妇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斜坡墓道、三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呈"甲"字形。墓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铁器、贝壳、铜镜、铜钱、墓志等。元威隋开皇十年死于寿州,开皇十一年葬于小陵原,隋仁寿五年和夫人于氏合葬于咸阳洪渎川。  相似文献   
12.
关于考古出土错金银青铜器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金银青铜器对于研究中国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工艺、装饰风格和题材等方面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埋藏环境中长期受到地下水、盐类、氧气以及金、银及铜不同电极电位金属之间形成原电池等因素的影响,考古出土的错金银青铜器表面往往覆盖一层绿色锈蚀物,从而遮掩了其表面华丽的错金银装饰。本文从错金银青铜器的腐蚀特征入手,就其保护过程中表面锈蚀物的去留以及清理方法的选择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考古出土鎏金铜器表面鎏金层的显微观察以及分析检测,就锈蚀物的分布特征、锈蚀机理以及影响鎏金铜器锈蚀的内因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鎏金铜器保护中所使用的表面清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墓葬壁画是我国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与古代科技,体现着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是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典型代表。壁画类文物的保护研究与价值阐释,是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墓葬壁画本身材质的脆弱性以及较低的环境耐受性,目前墓葬壁画的保护手段还是以现场揭取、搬迁等异地保护方法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壁画承载的信息难免流失,保护壁画的材料亦为后续研究带来了干扰。故而,建立起一套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方法体系,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时间提取表面信息、挖掘隐藏信息,开展综合研究十分必要。本工作参考了石窟、建筑壁画、考古现场遗迹信息提取方法,结合墓葬壁画自身特点,针对墓葬壁画信息提取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以多座陕西地区墓葬壁画以及四川、江西、河北、宁夏等地墓葬壁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提出了全面的墓葬壁画现场信息提取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开展有效环境监测,从而提出合理的小环境控制手段,以延缓壁画劣化;然后,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照相技术和光谱技术,开展从宏观到微观,从可见光到多光谱全方位、多维度的画面信息提取,全面深入记录画面信息;联合多种便携检测设备,在科学选点基础上,提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重点关注逐层深入、互相补充的材质工艺研究思路,有效获得壁画的制作材料组成、工艺特征;最后,综合以上多重结果,通过观察与仪器检测,对壁画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病害调查,准确掌握壁画壁画病害分布、病害程度。此外提出了以研究需求与标本保存为目的各类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墓葬壁画考古现场信息提取是现场科学保护和后续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部分,其积累的大量影像资料、数据资料为壁画保护提供了支撑,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为壁画价值的深入挖掘提供科学依据;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学家对现场信息提取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本研究弥补了墓葬壁画信息提取手段单一,缺乏方法体系的不足,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壁画文物的有效保护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家洼遗址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对研究春秋早期芮国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青铜器受到长期腐蚀影响,其蕴含的部分信息可能发生损失。为研究刘家洼青铜器的工艺、保存状况与稳定性,揭示关中东部黄土塬区出土青铜器的土壤腐蚀特征,并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本工作对刘家洼青铜器腐蚀成因进行综合研究。本工作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刘家洼遗址出土6件青铜器样品的锈蚀物相与锈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青铜器腐蚀产物以赤铜矿、孔雀石以及白铅矿为主。部分青铜器表面存在浅绿色粉状腐蚀产物,但并非含氯腐蚀产物。刘家洼青铜器锈层结构自金属基体向外依次为过渡层、原始表面内非金属层、原始界面、原始表面外原位沉积层及扩散沉积层。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Cu/Sn值低于基体,表明基体内的铜元素腐蚀后向外迁移以及锡元素腐蚀后形成锡石原位沉积。原始界面外Cu/Sn比值显著高于原始界面内非金属层,表明外迁的铜离子在埋藏环境作用下沉积。本工作通过对青铜器附着土壤样品pH值、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刘家洼青铜器埋藏环境为弱碱性氧化型环境,土壤中氯离子含量不高,这与出土青铜器的腐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利用多种分析手段对采自8件青铜水禽的17个泥芯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虽然青铜水禽泥芯在材质上大体相似,均由黏土基体、粉砂、砂粒以及植物添加物组成,但不同水禽、同一水禽不同部位的泥芯应该使用了不同的泥料。而且,水禽泥芯在微量元素上明显有别于秦始皇帝陵园周边的土壤,初步认为水禽的制作地点并非秦陵地区。由于现有资料的欠缺,对青铜水禽铜矿矿料来源以及生产地点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种铁质文物脱盐处理对表面锈层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铁质文物在长期埋藏期间,随着腐蚀的进行,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就会被结合在表面的锈层中。研究证明,这些盐类,尤其是氯离子(Cl~-),对于铁质文物出土后的腐蚀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铁质文物保护工作中,脱盐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揭示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彩绘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本文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对采自14件青铜水禽不同部位、芯骨以及表面补片的27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水禽及芯骨、表面补片的成型工艺以铸造为主。在合金成分方面,所有样品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均为铜锡二元合金,含锡量在9~12%之间。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对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器材质特征以及影响材质选择的因素及理念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常用的丙烯酸酯乳液AC33、B60A、MC76、SF016作为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加固剂,利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微损、精确的特点,对加固前后漆膜的弯曲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漆膜应力应变的提升程度,对4种加固剂的保护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漆膜表面和剖面加固前后的孔洞、裂隙填充情况以及加固剂成膜状态,揭示其加固特点。结果发现,加固后漆膜的应力提高了56%~3 511%,应变提高了103%~3 876%,其中质量分数为20%的AC33增强效果最好,20%的B60A增韧效果最好,MC76和SF016加固效果相对较差。20%是4种加固剂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此时漆膜孔洞和裂隙被完全填充,加固剂在漆膜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且不过量堆积。本研究将静态热机械分析仪用于极端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残余力学强度测试和加固剂保护效果的量化评估,探讨4种典型丙烯酸酯乳液对漆膜机械强度提升的规律特征,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将为考古出土糟朽漆器保护修复遴选加固剂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M3和M16中出土的随葬车辆彩绘髹漆层现场保护的对比,就“及时性”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