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邢世嘉 《世界》2005,(8):39-41
如果你想在情人节完成一次顶顶浪漫的爱情之旅,那么,就去意大利吧,那里有永远不老的爱情童话,是个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虽然意大利的城市看上去都是那么古老,而当你置身其中,品味诸多古谜与美丽传说中时,你就会发现,意大利的诸多名胜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千年古迹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们变得生动、鲜活而感人。不论你是只身一人或是有情侣相伴,意大利都能使你感受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美丽浪漫与缠绵悱恻。  相似文献   
42.
1996年6月,在河南省孟县大宋庄村南1.5公里处名叫“北邙岭”的台地上,解放军某部施工工地内发掘了一座后周显德四年的古墓。该墓多处被盗,仅在墓门口东侧发现一方墓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3.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常常到一位居住在北平的病中老者家中“拜访”,威迫利诱老人出来担任伪职。老人坚决拒绝,并让仆人挥起扫帚将日本人赶跑,从此闭门谢客。日寇于是派人监视老人的家,不准老人离家半步。9月,老人终因痛恨日寇而悲愤过度,开始绝食绝水并拒不服药。9月13日,老人带着对日寇的愤怒走完了88岁的一生。这位老人,就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父亲、晚清大诗人——陈三立。  相似文献   
44.
邢雲 《中华文史论丛》2022,(3):161-174+406
本文藉助《拓跋守寂墓誌》等出土材料,結合傳世文獻中關於党項羈縻州的記載,釐清了党項拓跋氏早期内遷唐朝的過程。包括原靜邊州部衆在内的党項部落由拓跋赤辭一支率領,自乾封年間(666—668)起陸續從松州附近遷徙至慶州,唐廷遂將靜邊州改設於此。後鄯州附近的拓跋立伽一支於儀鳳年間(676—679)遷徙至銀州。開元二年(714)唐廷將靜邊州徙至銀州,都督亦變爲立伽之孫拓跋後那,由此完成了拓跋氏酋首在不同支屬及不同地域之間的嬗替。  相似文献   
45.
1999年11月2日清晨,西安市未央区谭家乡东十里铺村旁的新华砖厂推土机作业时,履带被出土的金饼卡住,遂发现一处堆满金饼的土坑(1号坑),出土的金饼被民工哄抢、私分。警方闻讯进行调查,追缴回金饼112枚。11月5日又发现-坑金饼(2号坑),警方现场清点,共107枚。无一散失。两坑出土金饼合计219枚。2000年9月。经陕西省物局协调。2号坑出土的107枚和追回的3枚共110枚金饼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另外109枚金饼移交西安市物保护研究所收藏。  相似文献   
46.
关于丁玲——张凤珠访谈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最近一段时间,我想围绕文学研究所的问题,做一些调查。创办文学研究所是丁玲建国后做的一件重要的事,也是所谓的“丁陈反党集团”的一个“罪恶”的渊薮。顺便也请您谈谈丁玲。因为您毕竟给她做过秘书。 张:我退下来以后,有一种放松感,对过去的事情想得不多,也不愿多想了。有同志说,你经历了那么多,应该写一些。我是不想写,也不愿多谈。 我是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的学员。 邢:听徐刚说,第二班来了以后,丁玲给了他一个精神,说这个班主要是思想改造。所以就派了几个人比如刘真、玛拉沁夫,还有您到这个班,意思是掺沙子。 …  相似文献   
47.
石头城是南京作为中国重要都城城市的起点,对研究六朝都城史、南京城市建设史等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清凉山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一系列考古工作证实现存于清凉山地区的土垣为六朝时期的石头城城垣遗存,其最初建造时间为东吴时期,东晋以后又有加筑,城垣的彻底弃用时间约在五代、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48.
俄罗斯学者谈苏联解体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媛媛 《世界历史》2006,(4):155-156
2005年5月20日,著名历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研究所副所长安·科·索科洛夫教授应邀到世界历史研究所做了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索科洛夫教授不仅阐述了自己多年研究的独到见解,也对俄罗斯一度盛行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现将索科洛夫报告  相似文献   
49.
何方,陕西临潼人。生于1922年。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延安外语学校学习俄文。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张闻天的助手.先后任驻苏联大使馆研究室主任和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1959年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挨批,何方在外交部也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下放安徽劳动,饱受饥饿之苦。改革开放后恢复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等职。离休后,转而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在本刊资深作者邢小群对何老进行专访时。他讲述了1960年下放安徽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往事。  相似文献   
50.
深入研究俄日早期的相互认识是探寻俄日关系历史的重要途径,更是把握两国关系前景和领土之争的关键。研究俄日关系史就应该回到两国发生接触的源头。6—17世纪俄国主要通过东方阿拉伯国家、蒙元(中国)等第三方积累起对日本的早期认识。人文主义思潮涌现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西方探险、游历活动的开展,俄国人对日认识不断更新和拓展。这些早期认识为俄日的正式建交提供了潜在助力。从17世纪开始,伴随俄国的远东疆土开发,俄国获取日本之消息的渠道趋于直接而畅通。本文立足于广阔的历史时空,从地理和文化关系入手,考察俄国对日本从模糊、片段式的了解到逐渐准确、详细的认知过程;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呈现俄日早期关系的发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