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93年12月10日《解放日报》刊载程新国同志《现代“翰林院”》,使我回忆起曾任上海文史馆员的张九维先生。张九维字予昕,湖北靳春人,生于1883年,卒年不详。他和黄侃(季刚)、居正有金兰之契。譬龄从学樊增祥(樊山),文学根抵深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书法学樊山体,形神酷似,樊山老友见了,双双向他一挥,说“樊山这字有后了!”他从此即写樊山体字,横细直粗,坚挺凝重,恰如其人。他不仅对文学、书法有很深造诣,对京剧也非常喜爱,四十年代曾和夫人朱易(修庸)及子女演出《宝莲灯机自得其乐,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2.
青海瞿昙寺是中原地区至今保存较完整,集古建、雕刻彩绘和壁画于一体的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群。瞿昙寺瞿昙殿现存壁画约217.5 m2,是中原地区经典的明代早期藏传佛教壁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显微镜(OM)、剖面分析(Cross-section)、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衍射(XRD)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开展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瞿昙殿壁画以砖墙体为支撑体,地仗层由粗泥层和细泥层组成;地仗中粗细泥层含沙量不等,粗泥层含沙量约60%,细泥层含沙量较少,约为16%~25%;地仗层中总体纤维含量为3%左右;地仗土粒度级配良好,粒径多集中在1~100 μm之间;地仗中含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钠;瞿昙殿壁画使用颜料主要为铅丹、朱砂、氯铜矿、副氯铜矿、石青等矿物颜料,颜料层厚度20~200 μm之间;铅丹颜料在瞿昙殿中出现“章丹打底银朱盖面”的分层应用以及铅丹变色的现象;瞿昙殿壁画中明代壁画无底色层,清代乾隆时期壁画有底色层。本次分析研究获得瞿昙殿壁画层位、地仗组成和颜料使用信息,为瞿昙殿壁画科学保护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第24天,1949年10月24日晚,解放军三野十兵团攻金“第一梯队”的三个团共十个营,总计9086人夜袭金门岛。经过三天鏖战,这支人马终因后继无援、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参加金门战斗的13名团职干部和36名营级干部尽数牺牲或被俘,3800余名年轻的解放军官兵壮烈牺牲,5200余人被俘,其中负伤者占三分之一。这些被俘人员一部分坚贞不屈遗骨无存,一部分900余人被遣返后,在随后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经历了“苦战三天,苦楚卅年”的不幸命运,另一部分被永远滞留台湾饱受思乡之苦。赵保厚为当年参加战斗的营部医务员,在金门战争的第二天被俘。被困金门近两年之后,他被押运至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人生。1987年,已年近花甲的赵保厚才得以从日本辗转回大陆探亲。此时他已阔别家乡近40年。在本文中。赵保厚回忆了他被俘之后困于金门的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岭南地区腰坑葬俗经历了由出现到兴盛再到消失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岭南腰坑葬的分布区域、基本特征、典型器物等的研究,认为腰坑葬俗在岭南地区的盛行期在秦到西汉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汉、越两种文化的冲突过程中,岭南越文化的凸显。腰坑葬的族属为西瓯,并认为南越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非族称。  相似文献   
15.
自1912年至去世前夕,孙中山曾经三次入住天津利顺德大饭店208房间。他常在夫人宋庆龄的陪伴下于天津停留休息。因孙先生系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利顺德特别将“1863别致西餐厅”中的一个小厅命名为“翠亨村”,并根据当年他在餐厅的饮食喜好配制了一份“孙中山菜单”。  相似文献   
16.
1922年6月16日凌晨,广州夜空枪声大作,炮声震天,粤军叶举部发生叛乱,4000多名士兵围攻广州总统府和总统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广州全城岗哨密布,交通断绝,各行政机关被占领。孙中山化装成中医,在枪林弹雨中穿越包围圈,抵达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避难,史称“六一六”兵变。  相似文献   
17.
先秦兵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纷纷攘攘的春秋战国时代,如划过漆黑夜空的流星,时而碰撞出一道道耀眼的闪光,让后人每每为之叹赏不已。透过尘封的史籍,感触一下先秦兵家先哲们的人生际遇和丰功伟绩,又让人凭添几多人生的况味!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吧!  相似文献   
18.
韩家庄全景 一有人说在山西省高平市野川镇韩家庄生活有一族韩愈后裔, 我们颇感惊奇,也不以为然,因为太离谱了。可人又说有碑记载:“实昌黎之后裔”,“昌黎”,是韩愈自号。韩愈和高平能扯到一块吗?终究困惑。为此,我们专门去韩家庄走了一趟。韩家庄,位于高平市西,与沁水县交界,原属杜寨乡,撤乡并镇后归野川镇所辖。到韩家庄的目的和任务有二: 一是采访,尽量打听些有关村中韩氏家族来源的传说或逸闻;二是拓碑,以作进一步的资料考证。实际上,好多情况正如我们来之前所预料的一样,村民虽说多姓韩,可对其韩氏与韩愈之关系却全然不晓,甚至大部分人连韩愈是何许人也不清楚。凡此6碑均深雕细刻,书法精绝,楷行隶篆一概出手不凡,颇有大家名士之风范。其年代大略应属明清,而“庚寅”之岁,每六十年一遇,明清两朝即有:明永乐八年(1410)、成化六年(1470)、嘉靖九年(1530)、万历十八年(1590);清顺治七年(1650)、康熙四十九年(1710)、乾隆三十五年(1770)、道光十年(1830)、光绪十六年(1890)等九个庚寅,那么此处“庚寅”何当所指?从其碑风格而言,酷肖乾嘉之遗,虽不可就此枉断,却也不妨且以...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当我第一次踏着曲折的碎石小道,经过葱葱郁郁呈田园山林之气的三个庭院,再穿过摆满雀舌盆景的小天井,走进无曲先生的古素室时,心中不禁诧然:先生不足十平米的画室中仅一张老式八仙桌,两张条凳,一缕斜辉透过细细的竹帘正映在桌面上刚刚画好的松树上,板壁上还贴有几幅小小的山水画。窗外是红艳的枫叶与摇曳的秋菊,好一幅一帘秋色伴斜阳的画面。这里的一切,与外面轰轰烈烈的世界格格不入,顿有“不知有汉”的感觉。自那以后,这秋色、这斜阳、这画室就深深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诗人何九洲在一首诗中写道:"春风吹暖到山城,宿预池开鉴水清,霜雪不侵原上草,至今传得早春名。"每当人们诵读此诗时,大多都对宿迁如今难寻"山城"的踪迹而感到疑惑。山在哪里?城又在何处?难道是诗人虚构的吗?笔者也曾对此产生过一连串的疑问,但是由于近几年先后多次参与宿迁城市考古,通过一个个考古数据的积累,结合方志的记载,宿迁"山城"谜底渐渐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