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棠溪在西平县城西45公里处的酒店山区,位于伏牛山系东缘余脉,冥山环抱,森林茂密。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就出现了冶铁。棠溪宝剑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方舆纪要》、《太康地记》等几十种权威历史典籍的记载和我国著名学者李景华、河南社科院研究员王永宽的有关研究,均有力地证明: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棠溪是我国古代冶铁文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冷兵器军工基地。它因铸造历史九大名剑而在列国中享有盛名。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到此考证,在他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  相似文献   
22.
张萃  赵伟 《人文地理》2011,26(4):23
产业区域集聚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这一论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理论层面来看,新近兴起的新经济地理学是迄今为止研究产业集聚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它在规模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特征的理论框架下,引入了外部经济、要素流动、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来研究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问题。实证层面,本文将近年涌现出的产业区域集聚经验检验归纳概括为五个实证命题,并分别展开回顾。  相似文献   
23.
丁西林  赵伟 《丝绸之路》2011,(22):48-50
青铜峡地处宁夏平原九大干渠之首,水利资源得天独厚,引黄灌溉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引黄河水灌溉,秦、汉渠灌溉工程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自秦、汉之后,青铜峡灌区经历代开发营造,又相继开挖了汉延渠、唐徕渠、大清渠、西干渠、东干渠、泰民渠等,为发展宁夏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错过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后发棉纺织小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成功发展成为中型企业集团。常州广益布厂,以棉织生产为战略突破口,抓住机器印染业方兴的趋势,先前向一体化印染生产,再后向一体化纺纱生产,最终发展成为大成纺织印染集团。这一战略给大成带来了节省交易成本、稳定交易关系、防御竞争对手的优效作用。这一成功案例为后发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5.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文艺创作皆与战争关系密切。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后,其军歌《讨匪行》随之问世。《讨匪行》旨在颂扬军人、鼓吹侵略,但因其词曲悲伤、低沉,亦有人以之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与无奈。然而,从根本上说,《讨匪行》是军国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通过其创作与流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显露无遗,其民众对...  相似文献   
26.
王德俊  蒋承志  赵伟 《神州》2012,(11):191-191
本文对数学建模方法分类情况做系统全面介绍,并对每种分类方法从适用情况、自身特点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得到各种分类方法最适合使用的不同情况的结论,本文旨在此方面的研究能对数学建模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7.
分析SARS:在我国的地理扩散和地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四保  赵伟  相伟 《人文地理》2004,19(2):74-78
SARS疫情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已经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地理扩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SARS的扩散显然是一种地理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特征是以等级扩散为发展方式的,第二个特征是必然在扩散中遇到障碍。第一个特征的存在使疫情在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得以迅速的蔓延,但是当采取各种医疗、隔离和防护措施后,SARS的扩散在出现障碍的条件下受到抑制。文章描述了疫情扩散的方式,在我国形成的地理格局(以广东和北京为源地),认为这个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人口流动的条件有关。同时指出,在疫情扩散的地理格局中,在中心城市形成的高度集中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样的集中已经对这些中心城市的包括"医疗中心"在内的行政、经济、交通等核心地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文章注意到我国一些没有发现疫情的地区的地理条件,认为存在着如地理距离(距离衰减)、地理环境、产业特征等地理障碍。通过对这些障碍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治疫情及其继续扩散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我国实践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困境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要求。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区域性生态服务的各受益地区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分属于不同级次的财政,因此,协调处理好区际之间的生态补偿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实践区际生态补偿机制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机制从制度建设角度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9.
赵伟  杨芳 《旅游纵览》2023,(11):96-9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此形势下,生态旅游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更好地满足持续增长的旅游休闲消费和生态环境需要、引导市场受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生态旅游目前正面临着旅游形式僵化、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缺乏等多重困境。为此,本文从技术创新、政府监管、理念宣传3个方面,提出助力生态旅游走出发展困境的新路径,以期为相关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