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1961年11月6日到1985年9月.我有幸在“日光城”拉萨生活和工作了24年。我在这里从事着群众文化和历史、民俗考察.因此有条件也有机会.了解那些密如蛛网般的古老街道.还有矗立在街道两侧的藏式碉楼.以及那些发生在老房子、老街区里的民俗掌故。那些老街和老房子.有的有成百年的历史.更有的甚至有上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从拉萨沿青藏公路往西40公里处,有一座横跨堆龙河的桥,名叫隆巴桑巴(家乡桥)。过了这座桥,顺着山涧往里走,就进入了古荣山区。再往里,越走,山越高; 越走,河越窄,一直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你会发现一座殿宇辉煌的古寺,赫赫耸立在路边山坡绿树间,它就是闻名整个雪域的楚布寺。  相似文献   
13.
八廓街从形成到现在,已一千三百多年,中间经历了吐蕃时期、割据时期、萨迦时期、帕竹时期、甘丹颇章时期,直到今天。历史仿佛在这条街上停留,时间好像在这些地方等待,每一幢建筑物,都是特别珍贵的古文物和古遗址。从大昭寺西门出来,迎面便是甥舅同盟碑,又叫唐蕃会盟碑,它是公元823年唐朝和吐蕃会盟以后立在这里的。碑高5.6米,下面用一个龟形基座支撑着,碑文用汉藏两种文字雕刻,开头写:“大蕃神圣赞普可黎可足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商量社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一千二百多年来,经过风吹雨打,冰雪覆盖,战争破坏,政权更迭,它依然非常牢固地矗立在这里,完好无损。这说明民族团结、汉藏一家,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汉藏两个民族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4.
八廓商贸史     
早在吐蕃王朝时期,从松赞干布开始的历代藏王,都非常重视商业贸易。那时设有五大商官,专门负责对内和对外的商业贸易。他们是汉地茶商、突厥王商、吐谷浑(青海)刀商、丹玛(四川)绸商和兰地盐商(《西藏通史》)。王忠先生引用过藏族古代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一条谚语:“来回汉藏两地的牦牛,背上什么东西也不愿意驮,但遇到贸易有利,就连性命也不顾了。”这生动地描述了当年汉藏贸易的兴盛,也折射出拉萨八廓街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不是梦”———解放军某部上校飞行员多吉访问记廖东凡“我的老家是拉萨西郊的东嘎村,小时候我常常从门口眺望布达拉宫闪闪发光的金顶,做着各种各样美丽的梦,但是,我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驾驶飞机在这座神宫仙阙的顶上飞行。”多吉坐在我的面前,用...  相似文献   
16.
恰白先生和《西藏通史——松石宝串》□廖东凡恰白先生近影1998年仲春,全国九届政协一次会议在金色首都北京召开,西藏著名藏学家、《西藏通史·松石宝串》的主笔恰白·次旦平措老先生从拉萨远道来参加盛会,会议空隙我到西郊宾馆拜访了先生,请他谈谈主持编写这部西...  相似文献   
17.
张宗显到了北京,带着西藏民协现任主席次仁玉珍的口信,准备把民间文学刊物《邦锦花》改成《西藏民俗》,你看这样改好不好?,行不行?有什么想法说一说,有什么点子提一提。不用客气,你是西藏民间文艺界的老人嘛! 我的第一个直觉是应当改。从学科上讲提到一个新层次,从事业上讲拓展了新的领域。《西藏民俗》比之《邦锦花》,将会拥有更多的作者和读者,将有利于西藏  相似文献   
18.
金刚神舞,藏话叫“羌姆”,通俗的说法是“跳神”,这是藏传佛教僧人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 所有热心西藏文化和宗教的人,都对金刚神舞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这种舞蹈并不是轻易能看到的,它是一种密宗艺术,是藏传佛教仪轨的一个组成部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经过密宗灌顶的僧人才能表演。西藏某些著名寺院,每年跳两次金刚神舞;而在另一些寺庙,每隔几年甚至十二  相似文献   
19.
现在,热贡藏族艺术的名声,已经走出中国的国门,传扬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了。 记得我头一次欣赏热贡艺术,是在北京饭店展览厅,这些神奇奥秘、美妙绝伦的绘画和雕塑,使我的肉体和灵魂都受到强烈的震动,当我听说它们都是出自普通藏族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夏天,西藏文联办了一期民间文学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学员们三三两两,分散到西藏各地进行田野作业,采录民俗民风。我从秋莫卡拉雪山东麓开始,沿着雅鲁藏布江南岸,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进行采访。七月中旬,到了山南地区的扎朗县,听县里的同志说,县城南面不远的吉令乡,有个名叫克珠的农村青年,他的藏文水平相当不错,记录收集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更多的民间歌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寻找名叫克珠的人第二天一大早,从县里借了一匹马,骑着晃晃悠悠地朝吉令乡走去,专门去会一会这位乡下奇人。这一天,天气特别有意思,满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