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高文 《成都文物》2003,(3):72-72
2003年7月3日,中国汉画学会在成都召开了在川会员学术交流会,专题研究、交流了最近几年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的新资料。出席35人,副会长高主持并作了小结,理事赵殿增传达了学会八届年会(陕西榆林)精神。此次会议经费,由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四川天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天宝博物馆馆长姜晓赞助。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还参观了成都金沙遗址。  相似文献   
143.
枣花之恋     
又到了枣花盛开的季节。枣花开在初夏,米粒大小,色白微馨。比之牡丹、月季的富丽,玫瑰、米兰的芳香,枣花几乎算不得花,只是一种果蕾。即便如此,枣花并不自卑,仍是浓烈、繁茂地开着。30多年前,并不爱花的我,却对枣花产生了一种深挚的感情。枣树耐干旱,大多在瘠薄荒漠的土壤上生长。50年代中期,在我就读的西北师范学院,广阔的校园里有一片枣树林。学校所在的十里店,是兰州市郊的果菜区,干旱的山丘上枣树很多。当时,学校只有很少几栋楼房,学生全住在干打垒的土平房里,食堂、书亭、商店也全是平房。学习生活条件都较差,但教师、学生的教学热情都很高。学校就像荒漠上的枣林,不畏艰苦,蓬勃生长,充满生机。枣树生命力强,不但能在干旱地带扎根,而且能结出累累果实。要求少,贡献多,很有点奉献精神。这犹如教师的职业。大概出于这种对枣实、枣树的认识,我对枣花产生了一种隐隐的恋情。一天,同班几位爱好文学创作的同学在枣林漫步,由国花、市花谈到校花,我提出把枣花当作校花,得到一致赞同。虽然未进行全校公决,也未载入校史,以花喻志,以花达情,枣花深深印进我们这群莘莘学子的心灵。1956年,国家第一次发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动员在职干部、现役军人报考大学,...  相似文献   
144.
在研究云南近代地方历史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这就是若干头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近代云南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例举蔡锷与李根源、蔡锷与朱德、李根源与朱德、蔡锷与唐继尧、唐继尧与龙云、朱德与龙云、龙云与卢汉之关系,依次阐述这一问题,以为历史之借鉴。  相似文献   
145.
谢贵安 《史学集刊》2008,(2):92-101
<清实录>修纂先据档案等原始史料编成稿本(底本),然后缮成正本(小黄绫本)呈审,再据呈审本缮成各定本(皇史宬尊藏本、盛京崇谟阁尊藏本、乾清宫御览小红绫本、内阁实录库副本以及国史馆缮写副本).在满、汉、蒙古文诸文本的形成过程中,是先据满文档案纂成满文本实录,然后再译成汉文本实录,最后再据汉文本译成蒙古文本实录,但康熙以后的史料大都来自汉档和汉籍,史臣亦日渐丧失精通满文和蒙古文的能力,因此从雍正所修<清圣祖实录>始,满、汉文本之间的纂修顺序颠倒了过来,即先据汉文档案纂成汉文本实录,然后再分别译成满文本实录和蒙古文实录.这一改变,反映了汉文作为清帝国共同语言地位的确立以及清朝汉化进程的加深.  相似文献   
146.
高文 《四川文物》2003,(5):96-96
2003年7月3日,中国汉画学会在成都召开了“中国汉画学会在川会员学术交流会”。会上专题研究交流了最近几年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的新资料。出席35人,副会长高主持并作了小结,理事赵殿增传达了学会八届年会(陕西榆林)精神。  相似文献   
147.
四川新津县汉代画像石棺上之新发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津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崖棺40多具,数量为四川之冠。近几年新津县新出土的石棺、崖棺画像中新内容、新题材较多,尤具特色,这些画像从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8.
谢撼澜 《文史春秋》2003,(11):17-18
容闳(1828年—1912年),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降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成长在清王朝走向衰败的时代,自小目睹了殖民者践踏南中国的侵略罪行。初谙人世的时候,他不再走传统的封建科举仕途,先后就读于澳门英国人古特拉富夫人所办的教会小学和香港玛礼逊教会学校。1847年,主持玛礼逊学校校务的美国教士勃朗因病归国,容闳欣然同往,入麻省孟松学校。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加入美国国籍。1854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学士学位。他从小接受西方教育,脑海里深深地打上了西…  相似文献   
149.
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有两位恩师,一位是蔡锷,一位是李根源。这两位恩师对朱德早年的影响是很大的。本文着重阐述朱德与李根源令人感动的终身的师生情谊。一朱德在青少年时代离开了家乡,先后到仪陇顺庆(今南充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读书,受到张澜和一些教师的影响.启发了他“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随后又考入了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以外,还秘密阅读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深受教育,认识到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决心要参加中国同盟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体育学堂毕业后…  相似文献   
150.
这是一对饱经沧桑的传奇老人。男主人公陈雷,82岁,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顾委委员,黑龙江省原省长;女主人公李敏,76岁,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1943年,他们在苏联伯力雅斯克东原始深山北野营抗联基地结成革命伴侣至今,相携相爱,走过了56年共同生活的历程。59年前,他们还是一对可爱的年轻人……一句话点燃爱情之火1941年3月的一天,正在护士排上课的朝鲜族女战士李敏收到一张条子,看到熟悉的字体她面露微笑。傍晚,她按照约定的地点,踏着一脚深一脚浅的积雪向距离大宿舍不远的树丛走来。她一眼看见过去给六军教导队上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