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辽朝虽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样,佛教在辽境亦大为盛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佛教相关的纹饰与造型,如龙戏火焰珠纹、双凤火焰珠纹、迦陵频伽、飞天、佛像等等,被广泛地使用于辽代的工艺品,特别是金银器、玉器之上。这些纹饰与造型既有对唐代的继承、受宋朝的影响,亦有自身的创新。从中可见融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佛教文化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辽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文物,古董行业又日趋兴隆。拍槌时起时落,拍卖市场更是活跃异常。其间也就免不了鱼目混珠、真假并存。据一铜镜专家称,日前一人持一山字镜求教真伪。此镜铸制颇精,形制、纹饰几与战国山字镜无二。仔细审之,在镜缘不显眼处发现一指纹。用大头针刺之居然能深入镜体,松手后针竟不倒,令人惊诧。后方知此镜乃时人用胶塑所制。若非发现指纹,铜镜专家亦几被骗过。而且,与此镜相同者竟有数枚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13.
许晓东 《文物天地》2023,(5):112-118
15~17世纪,伴随地理大发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等纷纷在印度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据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贸易。清政府自1685年开放海禁,参与广州贸易的除欧洲商旅外,还有亚裔商人,如亚美尼亚人、穆斯林、印度人、巴斯人、犹太人等等从吉光片羽的文献,以及传世若干书写波斯、阿拉伯铭文,或仿印度、中东地区金属器、玻璃器造型及纹饰之广珐琅中,仍可依稀追寻这些商人已逝去的踪迹。  相似文献   
14.
"点翠"一词虽晚至明代才出现,但以翠羽为饰的传统则由来已久。宋元之时盛行的"铺翠"当与"点翠"关系密切。明清是点翠工艺发展的高峰。检测显示,深蓝色羽枝内部的蜂窝状结构是翠羽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鲜亮的原因。明胶可用于粘贴翠羽。  相似文献   
15.
许晓东 《收藏家》2013,(9):35-43
玉器仿古,古已有之。殷墟出土的仿红山文化玉猪龙,商、周遗址所见仿良渚文化玉琮,可谓早期仿古之例。宋代是仿古的第一个高峰。宋代玉器仿占以仿商、周青铜器以及战国、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如剑饰、棘式佩、带钩、辟邪,螭、云、谷、蒲纹等)为主,这也成为后世仿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许晓东 《收藏家》2011,(7):53-53
"金瓯永固"杯,是故宫珍宝馆最引人瞩目的珍品之一。此杯以黄金铸就,龙耳、象足,杯身图案皆减地浮雕,口沿回纹装饰带以下,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图案。花心起托,镶嵌红、蓝宝石及珍珠。图案间隙之地杖,贴饰点翠,可惜大多已脱落。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斋戒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东 《收藏家》2010,(1):55-58
斋戒牌为清代参与祭祀人员佩带于胸前的牌式小器物,质地有玉、翡翠、琥珀、金、织物、金属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木料等等。形式多样,见有蝠桃式、葫芦式、椭圆形、长方形、香袋形等,大小约在4至9厘米之间。两面分别装饰满文及汉文“斋戒”二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辽文化圈内墓葬、窖藏所见金、玉首饰为依据,结合传世品,对契丹人的头饰、耳饰、璎珞、项饰、手镯、指环等,作初步的梳理,以展示契丹族富丽而饶具风情的装饰风格。契丹首饰融汇、吸收北方草原民族以及中原汉族文化因素,结合自身的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妆饰艺术。摩竭耳环、琥珀璎珞、盾面指环为契丹人所特有,且男、女皆可使用。耳饰的凤鸟、飞天造型,手镯表面的花蝶、婴戏及缠枝花装饰题材,与唐、宋艺术一脉相承。步摇、镯端的龙首造型、环面的立体动物装饰,则体现了与北方草原金器传统的关联。唐、宋盛行的插梳习俗、宋代异彩纷呈的簪、钗,在契丹人中并不流行,或很少使用。契丹人喜欢佩戴的指环、璎珞、项链,在唐、宋时期则很少见到,或并不使用。这种差异的形成,应与汉人、契丹人文化传统、生活习性的差异,发式、服装的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