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鼓楼,原本是指城隅上置放特大型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佛寺所设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于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到了唐代,张说始设鼓楼于京城之内。往后的演变,作为一种建筑样式,彭楼便与城市融在一起,成了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固原钟鼓楼,自然是固原历史上的一大著名建筑文化景观。梁思成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史》一书里,将明代大同城的钟楼的建筑造型的照片收入书中,并有考察文字说明:“平面三间,正方形,高两层,檐三重。上层周围绕以腰檐平坐上作九脊顶。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古代陶瓷器上的装饰,题材丰富,形式多变,构图合理,工艺精湛.它宛如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长廊中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03.
1953年2月10日,《太原日报》在办了十七个月又十天后,宣告停刊。当时,正值1953年的春节前夕,许多同志怀着惜别的心情,告别报社,回家乡过年。那种依恋、那种心绪,充满淡淡的哀愁,因为大家太热爱这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了。但是,为了顾全大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时的中共太原市委,按照省委决定,毅然把这份办得有声有色的报纸停下来了。2月10日,报纸发表了《敬向读者告别》的社论;就伍星源(刘江同志笔名)为贯彻婚姻法而发端的大讨论,正方兴未艾之际,不得不发表了匆忙的讨论总结文章;这一日发表了我在组长黎军同志指导下编发的一版《春节演唱材料》。总之,一项事业暂时结束了。  相似文献   
104.
关中的厚土 ,真实地孕育了西汉王朝。关中的厚土也同样是东汉的四大勋戚繁衍生息的故里。确切地说 ,东汉王朝班、马、耿、窦四大勋戚的故里是在西安以西90公里的扶风 (现在的陕西省扶风县 )。历史的车轮碾转了一千多年 ,勋戚的故里很少被人提起 ,但扶风古原的马援墓以及那通铭刻着伏波将军浩然正气的古老石碑却依然健在。人们不会忘记“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 ,三三两两地走去坟头 ,举一把明烛 ,燃几张纸钱 ,谒拜这位叱咤风云的古代英雄。马援 ,字文渊 ,陕西扶风茂陵人 (古扶风茂陵有二 :一为现在陕西兴平东北之茂陵 ,即汉高祖三年(前20…  相似文献   
105.
薛玉琴 《史学月刊》2023,(12):45-56
清末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是时代的中心议题,作为晚清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元勋马相伯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自由立国。他提出的人道自由主义的立国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其内涵不仅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包含了制度建国的宪政主义理念。马相伯认为民初政局致乱之源主要在于政体设计原理的谬误,以及国人对于国体政体概念的误解。他以法国现代宪法学的创始人艾斯曼的宪法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中国的历史传统、国情、政党的发育等因素,明确提出民国政体应该采行总统制,建立强固政府的主张;同时,他又提出实行地方自治、联邦制作为挽救共和的方略。在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马相伯极力维护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从中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具有自由主义理念的思想家立国的良苦用心,以及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106.
2008年,《扬州年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举创新大旗,以质量为本,精心设计和优化完善框架结构,为编纂精品《扬州年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从小传撰写、作品辑佚、文字校勘等方面,试校订《全辽金文》“金文”部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薛日清 《神州》2012,(22):250-250
由于信息技术科是一门应用操作类学科,发展也非常迅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现代心理学表明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是紧密联系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笔者在平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9.
<正>张沅先生,祖籍北京市宣武区,出生于湖南沅陵,1951年随父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1961年毕业于邢台师范学院,分配在磁县学校任教,后调到磁县文化馆工作。1976年至1977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进修班深造  相似文献   
110.
薛寒秋  薛翘 《南方文物》2010,(3):107-109
高尔夫球是一项高尚的贵族型运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这项运动逐渐被国人所认识,今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休闲式体育运动,为许多精英人士所追捧。据传现代高尔夫球运动15世纪起源于英国苏格兰,19世纪才传入亚洲。1903年英国人在日本千叶县附近创建了日本第一个高尔夫球场,11年后日本才成立了高尔夫球俱乐部。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高尔夫球是19世纪末由西方传入。其实,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曾有一个与现代高尔夫球颇为相似的体育运动,它肇始于宋代,盛于元、明时期,式微于清代,这项运动就是"捶丸"。顾名思义,"捶"就是捶棒,"丸"就是丸球,即以捶棒击打丸球。故在北宋范仲淹曾孙范公偁的《过庭录》中又称其为"击角球"。"捶丸"是中国古代一种较为后起的球类运动,也是中国古代一种高雅的休闲娱乐项目。"捶丸"的出现与盛行于唐代的球类活动有密切关系。唐代出现了一种拿球杆徒步打的球类游戏,叫做"步打球"。步打球是一种不骑马,徒步持杖打球的球类活动。这种球比赛也分两队,先胜第一球的得到奖励。唐代的这种"步打球"至宋代逐渐演化出了另一种新型的球类运动,这就是"捶丸"。宋代的"捶丸",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一种崭新的体育运动。根据当时出版的"捶丸"专业书籍《丸经》的记述,"捶丸"的运动方式和比赛特点与现代高尔夫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两项运动对场地设备要求基本相同,起点基本相同,对地形要求相同,对球的要求基本一致。说明"捶丸"早于现代高尔夫球300多年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到了清代,由于满族北方游牧民族具有雄悍的习俗,他们喜爱的是骑射狩猎、滑冰、摔跤之类对抗性激烈的运动,"捶丸"这种较为温和的传统休闲娱乐性运动失去了上层阶级的支持而日渐式微。因此,在清朝初年的文献中鲜有关于"捶丸"的记载。然而,在东亚汉文化圈地区,中国古代这种"捶丸"运动在元明时期已先后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十四世纪中叶,在高丽出版介绍元大都民情风俗的《朴通事谚解》中,就有"捶丸"的竞赛形式、器材、场地设施、打法、计分规则等详细的记载。说明这时期盛行于元大都的这种贵族式的"捶丸"运动,随着入元的高丽上层人士和商人传入朝鲜半岛。而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却在考古资料中发现了不少相关的资料。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现大量15至18世纪随中日贸易传入中国的日本铜镜中,就有一种铸造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捶丸"图纹日本铜镜。这不但是中国古代高尔夫球运动东渐日本的历史见证,同时也为研究中日古代体育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今天,高尔夫球运动在日本十分盛行,据资料介绍,日本每12人就有1人打高尔夫球,堪称"高尔夫球王国",甚至有人把高尔夫球称为日本国球。这不能不追溯300年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捶丸"运动的东渐对日本现代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体育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