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滔滔逝水,急急流年。寒来暑往,草木枯荣,时过境迁。斗转星移间,漫长的华夏五千年已如流水般逝去。科技飞速发展,车,科技的造物,使我们得到了便捷,失去了一份美好,失去了一份一去不复返的美丽。古代,“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坐着马车,欣赏鱼龙的彩灯飞舞。车,带来了多么惬意的享受。那时的马车,给人增添一份观赏的乐趣。  相似文献   
32.
核聚变的能量效率比核裂变更高,也更清洁,但目前研究只是刚起步,距离广泛应用还很遥远  相似文献   
33.
朱家村墓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碱厂乡朱家村西南约1公里处。2015年夏,村民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木棺墓(编号XZM1),葫芦岛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已遭破坏,从现场残留的痕迹来看,应为竖穴土坑木棺墓。出土器物仅有铜器一类,主要为兵器和车马器,包括短剑、喇叭形器、辖軎、衔镳、鱼形节约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春秋晚期前后。朱家村木棺墓是近年来辽西走廊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墓地非常相似,为研究短茎式铜剑文化中的"郑家洼子类型"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4.
蔡晶珠 《神州》2012,(13):263-263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35.
蔡文德  李金连  陈进立  关俊明 《神州》2013,(18):159-160,162
高职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作为高职院基层党组织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效果正受到较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模式,使党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文章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对科学构建"1+1"的高职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赤列山是土族敬仰的神山,是土族子孙的摇篮。———题记石峡平湖南门峡俗称南天门,在古燕麦川口。两山对峙,势若游龙。传说二郎杨戬云游西海,曾驻足于此,放鞍辔处即今马鞍山。南天门上遗存哮天犬拽铁索而过带出的山豁,下为妖魔洞。土乡民众借此天然坝址修建水库,湖光山色添作土乡新景。一鉴倒映南天门,腾蛟起凤自天成。乘槎似可凌霄汉,渔樵闲话二郎神。威远鼓楼土乡首府威远镇,古称诺木斗,意为森林之区。宋代改为牧马营。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始建钟鼓楼。楼为三层,画栋雕梁;飞檐翘楚,铁马叮当,蔚为壮观。威远古楼堪称奇,铁马行空驾虹霓。…  相似文献   
37.
温州地区多山多水、地势复杂,为适应交通与生活,历代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地貌,修建了各种类型的桥梁。随着岁月流逝,不少古桥已毁圮消失,但尚存的为数不少的古桥梁,为我们研究桥梁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8.
"歌队"是古希腊悲剧中一种特殊的戏剧因素。它在剧中不以舞台的扮演角色出现,类似于现代戏剧的旁白,但是歌队的抒情和叙事功能却对戏剧的艺术表达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歌队抒情功能逐渐与叙事功能平分秋色,歌队传统也随之失落,甚至悲剧的艺术也逐渐消逝了。  相似文献   
39.
土乡笔耕录     
《中国土族》杂志于本期开始热情推出《我在土乡》栏目。此栏目将着重介绍土族和非土族人士在土乡的所历所感,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本期首篇推出的是蔡西林先生撰写的《土乡笔耕录》。蔡西林先生16岁时即从江南水乡来到青海高原,从此扎根土乡三十五载,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土族之乡。他衷情于土族文化,搜集了300多则民间故事,1000多条谚语,2000多首民间歌谣,发表了众多有份量的研究土族文化的论文———许多土族民间文化事象就是经他的介绍而广为世人所知的。他以土乡的风土人情、山川风貌为题材,发表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还为土乡培养了一批文学人才,为土乡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此,土族人民亲切地称他为“汉籍土人”。他对土乡的钟爱和奉献也洋溢在他的自述文稿中。  相似文献   
40.
杨炯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据新旧《唐书》等历史文献记载,杨炯是终于“盈川令”①。但对“盈川”具体所在看法不一,《唐才子传》云卒于“婺州盈川”②,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辞源》则认为在今四川筠莲县境③。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代确有两个“盈川”;一在衢州,“如意元年分龙丘县置,元和七年省入信安”;一在黔州,“先天元年改(盈隆县)为盈川”,“天宝元年改为洋水”④。那么,杨炯之所任“盈川令”的“盈川”到底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一、根据杨炯的生卒年份结合两个“盈川”的设置年限来确定;二、根据当时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