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81.
他者,权力与地方建构:想象地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  朱竑 《人文地理》2013,28(1):20-25,47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想象地理的理论起源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根据想象的主体和想象对象的地理尺度差异,国外想象地理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探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形象的话语建构;二是研究"作者"通过地理文本的生产,以想象的方式对地方的文化形象进行重构的过程。同时,文章通过分析国外近30个实证案例,指出想象地理在地方的文化建构和空间文化意义的生产等文化地理重要话题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据此对国内想象地理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以小说《炸裂志》为分析对象,利用社会-空间辩证法这一工具,对中国城市化的文学书写进行诠释。研究指出,《炸裂志》用“神实主义”的手法,反映出城市化对社会和权力关系的巨大影响、资本推动城市化的内在动因,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此外,利用桥接小说桥段与真实生活片段的方式,《炸裂志》记叙、再现与诠释了一个蒙太奇的城市化过程。《炸裂志》中记述的城市化与空间生产过程体现了社会-空间复杂的辩证关系。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空间体现;同时,空间生产对社会与权力关系亦发挥建构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伴随着权力关系的生产,而对资本、权力与空间的争夺,也重构了社会的文化价值与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3.
1985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简史》认为“藏蒙协定”(或称“蒙藏协约”)的签署是“虚传”(见该书第365页)。然而档案史料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如日本外务省于昭和三十九年三月出版的《日本外交文书》大正二年第一册中就收录了有关签订“蒙藏协约”的数通文件,反映了西藏和外蒙古代表缔结“蒙藏协约”的简要情况和协约的内容。现将这些文件译出,以供读者参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蒙藏协约”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及其政治智囊德尔智等人一手策划的。在辛亥革命爆发,国内局势动荡的情势下,喀尔喀少数世俗封建主宣布外蒙古“独立”更加坚定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搞“西藏独立”和“藏蒙联盟”的分裂主义图谋。当时外蒙古虽已宣布“独立”,但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在国际上也未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认,甚至连策动外蒙古自中国分离出去的沙皇俄国也坚决反对外蒙古“独立”。因此,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缔结协约全权委员德尔智前往库伦与外蒙古当局磋商缔结“蒙藏协约”,彼此承认“独立国地位”等等,恰是外蒙古当局朝思暮想的,双方代表很快于1913年1月11日缔结了“蒙藏协约”。西藏政府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外蒙古当时虽然已宣布“独立”,但未得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承认,仍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西藏与外蒙古当局均不具有签订国际条约的资格,所缔结的“蒙藏协约”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发起的缔结“蒙藏协约”的活动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相似文献   
84.
正南疆,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历史遗留下的古城池、古墓葬等古迹,也昭示着悠长且沧桑的丝路历史。和田:玉石和地毯的结晶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我来这里的原因,是想看看这座城市的玉石文化。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玉龙喀什河,每年洪水季节携带大量玉石汇聚在和田一带,赋予了  相似文献   
85.
浙江瓯海杨府山西周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抢救性发掘一座西周时期墓葬。随葬品有鼎、簋、铙等青铜礼乐器和戈、矛、短剑、镞等铜兵器。同时出土的还有玦、镯、柄形器、蝉形饰、管形饰等玉器,以及绿松石饰品。该墓是在略加平整的山顶上直接堆土掩埋,为一座典型的土墩墓,墓主是西周中期越族的贵族。  相似文献   
86.
本文考察了旅游活动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为实证研究和评价旅游开发的社会总体效果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
蔡人群 《人文地理》1992,7(2):76-77
中国地理学会沿海开放地区研究会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9月20-22日联合举行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来自沿海各开放城市的实际工作者和从事开放地区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流了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新动态研讨沿海开放地区在生产力布局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新问题。同时,对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和延伸,建立闽江口投资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88.
安徽省中部的江淮地区有众多通名为“郢、郢子”的村庄。以往常常望文生义,普遍认为与荆楚文化有关。文章通过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等的考察,结合方志、旧地图等文献证据,认为“郢”是“营”的记音雅化写法“,营”从有实用功能的营寨转变为村庄的通称,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9.
<正>太湖水网地区有一批称“埧”的地名,因为字形生僻,通常写成同音字“具、巨、渠、其、柱、柜”或地方俗字“、”。本文梳理了“埧”地名地理分布特点,通过文献考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用二重印证法考释“埧”在方言中本指堤防,后通过转喻机制发展出“圩”子义,解释了同一地名中“埧—圩”交替的根本原因。一、“埧”类地名的分布“埧”是太湖地区的特色地名词,如今常作为自然村落的通名。  相似文献   
90.
正1934年,因为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蒋介石杀气腾腾,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先后构建了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瑞金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解决。为摆脱困境,中央红军被迫突围长征。长征前夕,为了使主力能安全转移,军委会决定派出一支部队,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东征闽浙,吸引国民党军的注意力——浙江自古繁华,是蒋介石的钱袋子,攻击不备,对方不得不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