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认为《四川省四路关驿图》是明代末年四川对西南边疆乌斯藏、朵干和云南地区茶马贸易布控所需的军事专用地图,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幅南方省区系统大区域军事地图,图中大量的明代地名可补方志文献记载的不足,也可从中窥视当时茶马贸易的基本状况.当然,《四川省四路关驿图》与中国大多数传统写意山水式或平面符号式地图一样,其精准度十分有限,反映了明代中国对西部边疆地区地理认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政区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经过了在西汉时期很小、从东汉到明清变大、而民国以后又变小的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呈现从四川向云南、贵州民族地区随时代发展比例逐步增大的趋势 ;级别差异上一级政区 (州、道、路、省 )历史上多以山川风物名称为主体 ,而二级政区 (郡、府、州、地区、地级市 )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经过了由小变大再变小的发展过程 ,三级政区 (县、县级道、州、军、监等 )变化与二级政区有相似之处 ,只是民国以来比例变小幅度没有二级政区大 ,保持相对的稳定。三级以下政区名称历史上相对较稳定 ,主要以山川风物等名称为主。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教化名称的演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 ,也与中原汉族文化向周边民族地区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元明清时期政区教化色彩名称比例的大增 ,显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原对西南边疆控制最深入的时代特征。民国以后的比例下降则显现了现代文明意识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尚书·禹贡》提出“岷山导江”开始,中国古代学者长期以岷江为长江正源,只是到了明代徐霞客《江源考》后才正式提出金沙江为长江正源说。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和中国地理学史界,这本是一个没有争议的结论,即许多学者坚持徐霞客为发现者的观点,如朱惠认为徐霞客“在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①诸绍唐、吴应寿认为:自西汉以降,人们知道金沙江,但并不以为长江正源。②王成祖也认为是徐霞客首先提出长江主源应该是金沙江而不是岷江。③一些教材已经将徐霞客的发现作为科学探索的常识普及,在青少年中有较大的影响。但20世纪早…  相似文献   
14.
2 0 0 0年 9月 ,在国家积极实施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中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成立。为充分发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作用 ,中心已举办“黄土高原地区历史环境变迁与治理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西安 ,2 0 0 0年 11月 )、“西北地区历史环境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西安 ,2 0 0 1年 11月 ) ,即将举办“西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天水、成县 ,2 0 0 2年 8月 )。对于历史时期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面貌及其变化过程 ,尤其是对于引起这种变化的动力因素的研究 ,学术界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同时还存在不少分歧意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一贯关注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前沿领域问题 ,尤其是历史地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现发表一组以“西部开发的历史反思”为中心内容的笔谈文章 ,欢迎读者对各位作者发表的见解 ,展开讨论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峡历史地理综合研究》时,发现有宋人李公麟《蜀川胜概图》长卷(又称《蜀川图卷》和《蜀江胜概图》),在目前国内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和地图史著作中均不提,在国内出版的中国古画集中也不见著录,说明知道此画卷的人甚少,就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了。其实,此画卷不论从艺术史或从科学史  相似文献   
16.
<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诉求,但由于不同时代和个人条件的限制,但在现实环境下,即使学者有这种理想,也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而不可实现。就历史学的研究来看,我们偶然发现,回溯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中真正专门将野外考察作为传统史学研究的标配手段者并不多见,在我们眼中也好像只有司马迁为撰《史记》而四处求访,从二十多岁开始就游历天下,北至中原,东至江浙,南至荆楚南岭,西南至云贵巴蜀,搜集遗闻,网罗旧事,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历史上皇木的采办由来已久,从秦汉至唐宋,都有记载。但采木时间延续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和自然影响之深远,莫过于明清两朝了。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的采造中的采矿、采珠、烧制砖瓦、织造等问题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采造中“最巨且难”的皇木采办及其影响却还缺乏系统研究,这种状况与皇木采办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三峡地区很早以前便为人类生息繁衍之地,但直至清中叶以前三峡地区仍是人口稀少,移民多为沿长江两岸东西走向迁移,移民及土著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多局限于沿江平坝、丘陵台地及附近山地;移民们的经济开发立足于垦殖、渔猎、商业并重的格局。但这种格局随着清中叶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和人口自然滋生造成的人口膨胀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卷76《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但贵妃食荔自何来?苏轼《荔枝叹》:“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认为杨贵妃食涪州(涪陵)荔枝。唐代涪州盛产荔枝,《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图经本草》里有明确记载。此外: 元微之《论海味品》认为荔枝“天宝取之涪”。蔡襄《荔枝谱》:“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时之词人多所称咏。”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5《方物》:“近见《涪州图经》,及询土人云:涪州有妃子园荔枝,盖妃嗜生荔枝,以驿骑传递,自涪至长安有便  相似文献   
20.
四川屏山县神木山祠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蓝勇 《四川文物》2001,(2):41-45
中国古代王朝采办皇木由来已久,明代采办皇木的地区主要是在四川等地,数量很大,所费人力众多,并有诏封神木山、建立神木山祠等举措。本对四川屏山县的神木山祠碑进行了考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