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挺进察南、冀西,开展游击战争,在晋东北地区创立了晋察冀边区二分区根据地。我和一部分同志被派往刚刚组建的晋察冀二分区第十九团,活动在五台、崞县(今原平市)、定襄一带,没日没夜地跟日伪军作战,打了不少胜仗。1942年五一“大扫荡”之后,日军继续把忻州以北的八路军抗日根据地作为进攻重点,反复围剿。  相似文献   
22.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为报父仇,近距离刺杀孙传芳,而她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 1949年,施剑翘扭着秧歌迎来了苏州城的解放,也在同一年,她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施佥刃和施羽尧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外界各种亦真亦假的传说中,“施剑翘”已笼罩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而在现已七旬的老人施羽尧眼里.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23.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同属于石油化工领域,他们俩同岁,今年都已84岁,他和她风雨同舟,携手相伴55年,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4.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来说 ,2 0世纪是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因为尽管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它出现并形成一门现代的学科却是在这个世纪里。从这一意义上说 ,2 0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就是它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一 学科发展概述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托名大禹 ,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 ,但对历史地理现象的注意和记录在更早的著作中已可找到例证。成书于公元 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代地理著作 ,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 ,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不限于西汉一朝 ,而是“采获旧闻 ,考迹《诗》…  相似文献   
25.
七、平陆事件的宣传报道情况 常建华的回忆 我于1951年参加工作,先是在中共平陆县委宣传部当干事,1957年下半年调任平陆小报记者。1960年,该报主编由县委宣传部部长张科进兼任,报社的日常工作由副主编解清涛主持。  相似文献   
26.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选载之五)葛剑雄九、复员杭州浙大的复员相当彻底,就像当时一度内迁的其他单位一样,绝大多数师生员工都迁回杭州。1995年谭其骧重返遵义时,地委统战部和市方志办曾安排当地与浙大有关的人士与他见面,但只有一位陈先生是原浙大注册课的职...  相似文献   
27.
根据史料记载,商人在进入黄河流域后有过频繁的迁移。据王国维的考证,商人建国前就已有过八次迁移:契由亳(今山东曹县东南)迁至暮(今山东滕州市),昭明迁至砥石(今地不详),又迁至商(今河南商丘东南),相土迁至东都(在泰山下),又迂回  相似文献   
28.
薛光夏 《文史月刊》2005,(11):37-37
在山西省运城市革命老区,至今还广为流传着抗日县长赵宜轩的动人故事。赵宜轩(1910年—1980年),又名赵炳照,闻喜县苏村人,1937年12月在闻喜三区高小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闻喜三区抗日政府区长兼区委书记、闻喜抗日县政府驻县北办事处主任、康俊仁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夏县  相似文献   
29.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林彪作为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他邀约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游井冈山。林彪重游井冈山的目的何在,自有历史学家们评说。本文作者时任林彪“随卫”警卫员,记录下了这次重游的情况,是难得的“三亲”史料。  相似文献   
30.
我是广州人。原家住西关,曾在市51小学(校址在今市四中处)读书。抗战时,我曾先后跟随过两支以广东人为主的国民党部队转战抗日。经历终生难忘,仅录下重要之二三事告知当今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