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4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甲午战争距今正好一百年,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兴衰得失,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落后就得挨打,而落后又主要是指经济的落后。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固然有其清政府的腐败出素.但归根结蒂还是中国经济的守旧和落后。甲午战争之前,中国虽然经历了三十年洋务运动,开启了在中国发展近代工业的风气之先,但成效不大。到1894年,中国官办企业和官僚商办企业总共才30多家.且资本大多是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商人、地主开办的企业为数也不多。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仍然是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构不成近代经济发展的气势。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经济…  相似文献   
22.
吴晗是著名的明史学家,早在学生时代,就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以《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等几篇用功很深、颇有建树的考证文章奠定了他成为明史专家的基础;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又使他从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走进民主运动的队伍,并成长为坚强的民主战士,以至于成为共产党忠实的朋友。这种历程又为他展现了中共掌权后的宽广仕途——他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  相似文献   
23.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有关邓拓买走一幅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的事,闹得纷纷扬扬。传闻之中,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苏东坡这幅画的真假问题,文物商店对这幅画拿不定主意,征求专家意见时,大多持否定意见,而邓拓独具慧眼,断定画是真迹,并出巨资买走这幅画;二是邓拓不该买这幅画,认为这是国宝,应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因此引起非议。这件事虽是相隔40年的旧事,谈清楚了也还很有意思。邓拓的儿子邓壮以及其他一些作者,对此虽都写有专文,但总感到有些事还可以谈谈。  相似文献   
24.
邓拓一直在观望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日报》刊登了这篇文章。文章抽象地肯定了“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新的繁荣和无限的创造性”,具体地却认为提倡“双百”方针后,“有一些文艺刊物上的一些评论,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5.
1956年,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全国上下在积极贯彻。正在这时,以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其通及其部下马寒冰、陈亚丁、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为代表,表现了一部分人对贯彻“双百”方针的忧虑。1957年1月7日,邓拓为总编辑的《人民  相似文献   
26.
苏双碧 《百年潮》2003,(4):10-18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奉命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它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引起文艺界、史学界、哲学界的巨大反响。吴晗被迫在报上作了自我批评。然而,社会上对姚文元文章和吴晗检讨的反响已无足轻重。政界或上层的态度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评《海瑞罢官》及吴晗的检讨,上层主要有如下四种异见:  相似文献   
27.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热爱祖国和热爱民族是一致的。自从有外族染指中国,即从明朝倭寇侵扰沿海疆域起,随后又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侵掠,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爱国主义集中表现在抵抗外族侵略,争取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历史人物的所有表演,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凡是维护民族团结、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族侵略的,就应当肯定。相反地,如果他们的行为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独立的,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都是不可取的。中国有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民族在形成…  相似文献   
28.
北京为何不转载姚文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出笼,给吴晗定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性质,受到学术界、党政界以及正直人们的激烈反对。反映到党内,特别是反映到当时党的中央,就出现了一场“批吴”的性质之争,即政治性质与学术性质之争。前者是要把吴晗纳入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反人民的轨道,并以此作为掀起“文化大革命”的序幕;而后者则想矫正这个轨道,把“批吴”纳入正常的学术讨论之中,以百家争鸣的方式,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学术。这场争论的是与非本来是了如指掌的。但由于代表人物拥有的权力不同,争论自然就朝着恶风逆浪的…  相似文献   
29.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其实,历史学一在中国出现,就同时开始了对“千秋功罪”的历史人物进行评说。在历史研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是因为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过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的更替,以及这些历史呈  相似文献   
30.
洪秀全之死,由于原始材料记载不一,加上曾国藩篡改史料,以假乱真,一百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由于对所据史料的分析判断不同,得出结论也不一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多著作从曾国藩奏稿以及被曾国藩改过的《李秀成自述》所记,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正式影印发行,其中关于洪秀全之死的原始记载,有力地证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