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麻玲新 《神州》2013,(8):31-31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生活水平的逐渐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其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了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文章主要旨在对于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现状等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93.
今年2月,一代书法巨匠刘炳森先生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与刘炳森先生的一段交往,至今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4.
今年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首航600周年。2月22日,在当年郑和出海启锚地的江苏太仓,迎来新闻界的两位勇士——中国新闻社记者韩胜宝、蒋振江,将进行“探寻郑和之路”的行程。启动仪式后,两位勇士朝拜天妃宫,瞻仰浏河郑和纪念馆后,取道飞往印度尼西亚,开始东南亚一带的采访拍摄活动。  相似文献   
95.
荆植新 《文史精华》2005,(11):13-18
日本人见大势将倾,急于向中国求和抗战将到最后阶段,日本人见大势将倾,急于向中国求和。有一个吉野少将,往年久任驻桂中校武官,与李宗仁、白崇禧都有交情。飞到广州湾找我,要求我设法让他与李宗仁通信。这种重大行动,我不能不告诉徐瑞霖。过了3天,徐瑞霖找我说:“我们需要你往南京去一趟,当面问周佛海,他愿不愿意接受重庆的使命。过去我们派人去过多次,均未得确实的  相似文献   
96.
盛世修志,正当其时。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说:“志书是一种特殊的史书,是官修的地情书,也是……有独特历史文化学术价值的国情书”。方志的功能在于“资治、存史、教化”。黄勋拔同志在《方志编纂学论纲》中把编修地方志的意义归纳为五个需要:了解省情、市情、乡情的需要,搞好“四化”建设的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干部水平的需要;保存历史的需要和储存资料的需要;教育群众、干部的需要;交流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
蔡秉龙先生是郁南籍抗日英烈蔡朝煽团长的儿子。解放后,他长期旅居加拿大,对新中国存有疑惧害怕心理。直到看了《郁南文史》及《郁南县志》关于其父亲生平事略的报道后,心中豁然开朗,从害怕、疑虑、返乡到投资家乡教育和建设。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98.
自20世纪80年代首轮新编方志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以来,气势蓬勃地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并已转人第二轮修志阶段.在这关键时刻,对首轮修志事业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分必要,但不需要满篇官话、空话和套话的文章,而需要认真研读,细节分析,做出褒贬得当、具体深刻、言之有物的论述,令后来者有所去取与依傍,为第二轮修志提供详明具体的借鉴.我曾想对首轮修志中的大量创意,进行探讨,议论是非.但年高体衰,力不从心,惟非常期盼有志者能对此有所贡献.适逢其时,山西任根珠先生以其新著<新方志"概述"点评>一稿请序于我,不禁大喜过望,即允其请而通读其全稿.  相似文献   
99.
村镇志虽为当今官办三级修志所屏除,但近年面世者仍不少,多为基层组织或民间所为,实则村镇志所包极广,修者亦众,于中国方志史上有其一席之地。所谓村镇志,包括乡志、镇志、村志、里志、场志、团志、坊志等等。现存最早之村镇志为宋常棠所撰《澉水志》,为浙江海盐澉水一镇之志。明清时期,村镇志数量大增,甚有多次修志者,如安徽贵池县杏花村曾于清代和民国两修《杏花村志》。是可知村志之修,其来有自。但若村已撤改而犹追记原建制之历史、地情者,我未之见。有之,则今之《友新六村志》也。  相似文献   
100.
镇志在中国方志发展史上,据现存史料情况看,约起于宋常棠所撰《澉水志》。澉水是浙江海盐的一个镇,很繁盛。明清时期撰乡镇志颇有发展,书量亦较多,比较有名的有董士宁的《乌青镇志》、徐达源的《黎里志》。镇志又有名小志,如《北湖小志》、《甘棠小志》等。编写镇志的都是有悠久历史和繁华冲要的名镇。新编方志,虽然规定三级修志,但是修镇志的仍然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