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藏族的先民中狗是它们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狗的嗅觉灵敏,勇猛异常,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藏民族原始社会,它曾经是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狗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而且日夜为主人警戒,保护家畜和主人的安全。因此,在以狩猎和游牧经济为主处于早期阶段的藏民族中,狗是他  相似文献   
92.
陈铭枢将军字真如,广东合浦人,生于1889年。他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与张发奎所率的第十二师,是北伐战争中主力之主力,世称“铁军”,曾参加过攻占湘南、衡阳、长沙、岳州、汀泗桥、贺胜桥、汉口、武昌、马回岭等许多重大战役。攻占武昌后,他曾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十一军军长,后又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93.
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研究了人类智慧表现了最高境界的那些伟大的神话以后,发现人类所以可能创造文明并不是由于超越的生物天赋,也不是由于地理环境,而是由于人类对于一种特别困难的挑战进行了应战,因此人类才奋起表现了空前的努力”,强调“没有象挑战一样的应战,  相似文献   
94.
95.
考古学导论     
柴尔德  安志敏 《考古与文物》2000,(1):85-91,,96,
译序《考古学导论》(AshortIntroductiontoArchaeolosv,1956)为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VictorGordonChilde,1892-1957)生前的最后著作之一。它以一般的读者为对象,对于考古学的实质,专门术语的分析,作  相似文献   
96.
宗山抗英战场遗址 江孜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镇西面突兀于年楚河河谷平原的宗山。陡峭的宗山上.雄踞着错落有致的古堡建筑。  相似文献   
97.
要去珠峰地区.通常先得到定日县城。从拉萨或日喀则出发,沿中尼公路经拉孜即抵定日:或可从友谊桥入境,经樟木、聂拉木到达。定日距日喀则241公里.距拉萨514公里.距友谊桥(中尼边界)257公里。通常夜宿定日珠峰宾馆或县招待所,次日进入珠峰地区并于当天返回。从定日县城协格尔镇.再沿简易公路南行110公里,便可到达珠峰北麓。这段路线目前尚没有固定班车。  相似文献   
98.
在近代中国的地理考察活动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考察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其所考察的主要省份,如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而言,李希霍芬考察的价值与意义同样不能低估。本文作者结合李希霍芬对山西的考察活动,分别从地形地貌、山川形势、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区位、交通和商贸等人文地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与评估其考察活动的价值与影响。受制于肉眼观察以及当时地理学发展水平,李希霍芬对于山西的考察虽有偏失之处,但总体看来,李希霍芬在山西地区的考察,不仅对于其创立其黄土学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我们加深关于山西自然及社会地理环境变迁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99.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是电脑界的一位奇才,是“人机交互”领域里的大师,自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他在人机交互方面做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而这位“鼠标之父”却仍默默无闻。恩格尔巴特在PC方面的贡献卓越,全世界每天有上亿的人在使用他发明的鼠标  相似文献   
100.
林彪从第五次反围剿到会理会议前后一直摇摆不定;长征时差点被张国焘拉拢过去;在高饶一案中态度暧昧。诸如此类,本文对他的历史作了一次深入的梳理,也就找到了他之所以折戟沉沙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