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24年10月10日,广州商团在其首领陈廉伯等人的唆使下,公然开枪打死参与“对商团警告节”示威游行的革命群众十余人,并把死者的遗体刨肝剖肺,割头断脚,搬到街上“示众”。同日,商团广贴反对广州革命政权的标语,狂呼“孙文下野”的口号,纠集武装的亡命之徒筑成街头堡垒向政府挑战,发动武装叛乱。  相似文献   
12.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绿色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嘉陵江东岸,现存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余身,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科研价值。2008年由于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多彩绘佛造像损毁情况严重,修复工作亟待进行。为此,本研究以四川千佛崖采集的7个样品的绿色颜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象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千佛崖采用的绿色颜料主要为人工合成的氯铜矿和石绿,还有少量的巴黎绿,且处于颜料最外层,应为近代重新修复所施加的;同时,对于碱式氯化铜及其相关物质、石绿、巴黎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前沿 红石峡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三公里处的长城角下,因山皆红石而得名,又因山势雄伟,两峡高耸亦称"雄石峡"..据明碑记载原为"宋元古刹".石峡两山东西对峙,鬼斧神工.一水中流,石窟相连,峡间摩崖石刻琳琅满目,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4.
柏柯  纪娟  于群力 《文博》2011,(4):90-93
崇庆寺地藏殿建筑、泥塑均因年久失修而病害累累,急需进行现状整修。但是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如何在整修墙体、屋面的同时不对殿内泥塑,尤其是附着在拟修缮墙壁上的悬塑造成破坏影响,一直是古建维修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山西崇庆寺地藏殿古建筑的修缮,介绍了一种兼顾泥塑文物本体临时保护和古建墙体修缮的方法:在泥塑及墙体结构稳定性调查的基础上,对泥塑实施预防护性保护及稳固措施,再对泥塑所在墙体进行托换,最终在确保泥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古建墙体的修缮。  相似文献   
15.
“叶挺独立团”一语的涵义,原是史学界约定俗成的特指北伐战争时期由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本文拟就该团组军史料作一解读、求证,并对存疑的史料作一辨析,希史界诸先进不吝赐教。 关于叶挺独立团组建的缘起,史界大都认为是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挑衅而独立建军,从而促使叶团成为中共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此说所援引的论据主要源于周士第等人的回忆史料。周士第等人认为:(一)  相似文献   
16.
闲话陈炯明     
在广东乃至全国,凡谈及二十年代初曾任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其人其事,议者大多对有关陈唆使部属炮轰孙中山的总统府之传言耳熟能详,此种因史学家对陈炯明评价定谳的误导而儿为家喻户晓的流言影响所及,以至关于陈真实事迹的一些记叙也由此几乎湮没无闻。但是,时至今日,在陈的故乡潮汕平原  相似文献   
17.
露天石质文物受到自然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存初期可以抵制风化与侵蚀的发生,但是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露天石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这种破坏是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协同发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生物对石质文物的侵蚀作用及生物侵蚀的防治等相关研究成果,从露天石质文物生物风化的角度,对造成侵蚀的生物群落、侵蚀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等方面进行资料梳理,并尝试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保护需求,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同有着心灵感应似的,当孤立无援的邓光国在狱中面临生死关口而左右为难,急欲将自己的遗愿及截获的机密情报向战友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剖面显微观察和显微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蒙古国博格达汗宫建筑彩绘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特征进行了分析,剖面显微观察显示历次彩绘重彩层次结构;紫外显微剖面观察还发现了彩绘层中施胶的信息。分析结果还显示:博格达汗宫建筑彩绘工艺与中国彩绘传统工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的初春,广东迎宾馆内车流如水。富丽堂皇的白云楼,入住了一位衣着简朴的老妇人。几乎没有人晓得她的身份,只知道她自太平洋的彼岸归来。一连几个早晨,她总在太阳升起的时分,徘徊在楼前的一株古榕下,轻声地吟唱着一支小曲,久久不愿离去。在一个月色融融的夜晚,老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