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川省博物馆藏紫檀笔筒,(图一)浅圈足,正圆,外径12.6厘米、高13.9厘米,梁山舟作铭并书,张燕昌镌字。铭文十六行,共八十九字。诗有筒,酒有筒。尖头公,居此中。床以翡翠易毁,架以珊瑚太工。檀以(心)坚栗而圆通,紫气郁郁腾虚空。立而不倚,和而不同。君子鉴之,以束吾躬。嘉庆十八年岁在癸酉,八月之朔,山舟梁同书铭并书于频螺庵,时年九十有一。张芑堂镌。(图二)此铭借物言志,援用古典,今试为之考释,以明其意。“诗有筒”,言盛诗有诗筒。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九,谈丛五:“诗筒始元、白。白官杭州,元官越州,每和诗,入筒中递之。白有诗云:‘为向两川  相似文献   
62.
格言谚语,彝族叫“尔比尔吉”,简称“尔比”。它以极其精炼、深刻、生动的艺术语句,概括了彝族群众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又是高度提炼了的艺术精品。因此,彝族人民高度重视“尔比”,有句谚语说:“前人不说尔比,后辈没有话说。”  相似文献   
63.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锡伯族做为不到十万人口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居在东北和新疆这两个极边地区。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占我国锡伯族人口60%以上的东北地区的锡伯族丢失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占30%左右的已成为新疆世居民族的锡伯族,保持、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使她成为新疆47个民族成分、13个主要民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成为新疆诸多民族中的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蒙柯尔克孜一样,不但有语言,而且有文字的民族。西迁二百多年来,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始终成为新疆锡伯族人民的第一思维工具和重要的社会交际手段,使之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  相似文献   
64.
影展过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能像谢子龙一样爱上湘西的田野,爱上让他魂牵梦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古斯"。但了解谢子龙的人说,谢子龙要做的事,一定会做到底。谢子龙在倡导拯救"茅古斯","茅古斯"有救了。  相似文献   
65.
当代世界宗教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玮  毛国庆 《攀登》2004,23(3):92-95
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对我国宗教产生了种种影响.因此,准确把握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由此带来的对我国宗教的影响,将有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进一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66.
“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乡村振兴再发力。”这是对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农艺师、农业关工委副秘书长姚长松的真实写照。从村里农技员,到公社农科站农技员、副站长、高级农艺师,退休后成立蔬果专业合作社基地,为村民示范,终于在农田里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67.
1991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宁可、汪征鲁编著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说的那样,该书“尽力吸收了有关研究的成果”,在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8.
1972年,四川省三台县出土一面大型八棱菱花形铜镜,现藏四川省博物馆。此镜直径25.5、厚0.8厘米,重2275克。半球状钮,镜背有图象和铭文(图一)。图象的下半部为波浪翻卷的水面。上半部为岸边;左方一树,疏枝无叶,树下一人坐于磐石上,神态闲逸,右方一人牵牛而立,两人相向作对语状。铭文两段,一在钮的左上方,阳识真书"大和  相似文献   
69.
察布查尔——是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地处新疆伊犁的最西端,西部与苏联交界,战略地位很重要。这是一块由锡伯族人民守卫和开发出来的美丽富饶的土地。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是由锡伯族人民所挖的一条有名的大渠——察布查尔大渠之名命名的。这条大渠彻底改变了西迁锡伯族人民的命运,为锡伯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福音。凿挖这条迄今180年历史的古老水渠的倡导者和组织领导者是图伯特,他是锡伯族人民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东北辽沈地区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戍边屯垦二百二十五个年岁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值得一书的历史人物中的最杰出的人物,关于他倡导修建察布查尔布哈(大渠)的卓越贡献和动人事迹,在锡伯族人民中广为流传,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