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3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古泉学会,由丁福保任会长,叶恭绰、张乃骥为副会长;评议员有方若、宣哲、邓实、张晋、程文龙、郑家相、卫聚贤、张晏孙、曹铨;理事有吴敬恒、简又文、郑师许、宗惟恭、余洵;总干事为杨恺龄,都是一时颇有名气的人物。  相似文献   
22.
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群自80年代初被确认为东汉晚期的佛、道教造像群以来①,其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造像群,已引起了宗教界、艺术界和考古学界的广泛注意。孔望山,是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西南郊的一座海拔129米的花岗片麻岩小山丘。在其南麓西端的宽17、高8米的范围内,刻有105躯人物造像(图一)。在这群造像附近,还有巨大的圆雕石像和蟾蜍等。1980年夏秋,为了搞清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性质、内容及其雕造年代,笔者同北京大图一孔望山摩崖造像群实测图学教授俞伟超先生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汤池先生等,先后两次赴连云港对这一造…  相似文献   
23.
太湖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来可泓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政协苏州市委员会、政协吴县市委员会、苏州市太湖历史文化研究会举办的太湖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8届年会,于1997年8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召开。来自我国...  相似文献   
24.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5.
2004年12月,为配合南朗镇工业园区的开发,中山市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南朗镇龙穴遗址进行了大面积钻探和磁力物理探测,并对该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等遗存,从距今6000年至商代均有人类在此活动。该遗址是典型的河丘遗址,可能并非当时人们长期的定居生活地点,属于季节性营地或临时性营地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26.
可景洋 《旅游纵览》2023,(23):30-32
随着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博物馆数字化策展已成为提升对旅游者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但数字化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本文以数字化策展为切入点,分析其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复杂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旨在发挥数字化正面作用的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以更好地服务博物馆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7.
我家是中阳县城里的,算是中等水平的人家,家里就我一个男孩,大人们自然要供我上学。1950年正月,我刚满13岁,姑夫是当时的辽县(今左权县)县委书记,他回乡探亲时,说定了把我带到太原叔叔家住些日子。县里将他作为大人物接待,派了两个骡子往介休车站送行。当时的中阳县还没有公路,我姑姑  相似文献   
28.
本文考证中国历史博物馆新征集入藏的小型青铜四轮车是东汉早期的明器輀车,墓主是西南夷笮人的上层人物。西南夷笮人用明器青铜輀车随葬,说明已经受到汉文化影响,但汉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29.
寻道鹤鸣山     
立山 《旅游》2010,(5):66-71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李耳的藏室吏在竹简上艰难刻下五千字的著作《道德经》之后,出关,消失在西行的路上和中国的史册里——后世奉李耳为道家的创始人,并尊称其为老子。一直到公元2世纪的某一年,李耳才又忽然现身。这次他是以神的形象(太上老君)出现,并且赋予一个名叫张道陵的人以神启,这一年是公元142年,地点在今四川省大邑县鹤鸣山。于是张道陵成为道教的创始人,而鹤鸣山则被公认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此后的故事在神迹和现实的交汇中向前演进,赋予这座山一种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30.
失落的古道     
从前茶叶比丝绸或瓷器更贵重的时候,背夫和负重的牲畜便沿着茶马古道,步伐缓慢地顺着之字形路线攀上西藏海拔46000米的扎尔加玛垭口,如今的旅行者乘坐汽车越过这一曲折爬升的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