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Around the year 1891, four theatr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Guangzhou Prefecture. Three were located in the provincial city of Guangzhou, and one was in the town of Foshan. For a long time, Chinese operas were, on most occasions, performed either in private gardens or in public outdoor spaces. We may presume that the rise of these theatres as an urban phenomen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would ultimately transform the form and style of opera performance in one way or another. However, material concerning the above-mentioned theatres is too limited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ir buildings, furnishings, stage and seat arrangements, lighting and sound effects,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It is therefore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elements of these theatres and the style of opera performances. Fortunately, in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some Cantonese merchants who were active in San Francisco hired a number of opera troupes from Guangzhou to travel to San Francisco and perform in American theatres. Some years later, they even built their own theatres in China Town especially for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opera. English materials describing these overseas performances and theatres allow us to have some idea of what a Chinese theatre might be like, and to speculate how these overseas experiences may have left an impact on local opera troupes back in Guangzhou.  相似文献   
182.
百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区约22公里,离清镇市区3公里,该湖的3/4在清镇市境内,余下1/4在乌当区境内。于1966年建成猫跳河二级电站蓄水而成。湖水面积14.5平方公里,蓄水1.82亿立方米。湖区原为喀斯特峰丛洼地,积水成湖后,洼地被淹,峰丛露出水面,形成了湖中大大小小的岛屿100多个,岛屿起伏有致,千姿百态。湖水清澈碧透,岛屿林木葱郁,众鸟悠闲飞翔,常年在岛上栖息的有白鹭、鸳鸯、湖鸥、野鸭,形成了百花湖风景区秀丽俊俏的独特自然景观。在百花湖四周,已建有旅游山庄和度假村,如百花山庄、星苑度假村、灵达度假村、观云楼、太阳山庄和金…  相似文献   
183.
梦时搏浪鲲鹏,任扶摇九重天际。夜风雨后,冷魂似雪,凋零散髻。依景凭栏,名家手稿,引毛锥细。且书灯落月,风光满眼,也赢得,临池泪。休说四王先辈,尽邀来,作宾成未?不离不即,无牵无挂,一番痴气。夏木春泉,喜忧由我,潇洒挥缀。道从奇险处,须平易用,几多情意。  相似文献   
184.
程尼娜 《史学集刊》2008,(3):124-127
古代中国的藩属体制是指古代中国王朝对边疆地区民族、民族政权的统辖、管理体制.近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学术用语,如朝贡制度、宗藩关系等,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的成名作<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842-1854)>中已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85.
吉林和龙青头旧石器遗址的新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春,和龙市文物管理所的赵玉峰所长发现了该处遗址.它位于和龙县龙城镇青头村北(图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8'20.7",北纬42°48'51.9",南距青头村约800米.  相似文献   
186.
铜官老街作为湖南省长沙市新生的历史文化街区,记录着城市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政府致力于将其建设为文旅产业重地,但随着街区规划与重塑迎来热潮,一些矛盾与问题凸显,如原有景观风貌遭到破坏,基础设施和空间质量亟待提升,当地文化特色流失等。面对历史文化街区庞大繁复的发展网,本文主要借助PPP模式,希望为其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7.
张闻天、萧楚女与《南鸿》周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鸿》是一纷四开八版的小型周刊,创刊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三十日。这份周刊的主编,就是遵义会议后在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我党早期活动家萧楚女,则是这个刊物的积极支持者和  相似文献   
188.
历史人类学者走向田野,不只为了收集文献,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田野的经验下去了解文献。田野的经验,令他们知道历史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识字,所以需要应用文献以外的办法去了解没有文献的人的历史。这些办法包括口述传说、物质文化以及尤其重要的礼仪演绎。通过诸多途径重构的制度史,不单是皇朝的法令,还包括民间怎样利用和引申皇朝的法令而建立的种种关系。但是,历史人类学不能停留在个别乡村的考察,需要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地方比较,才可以得到广阔的视野。历史人类学也不应该只关注皇朝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历史有很多地方值得利用历史人类学的取向去补充。历史人类学需要让历史学者知道文献之外有活的社会,让人类学者知道社会有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9.
早在公元八世纪中,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趋于极盛及其东向中亚发展,到九世纪中即有阿拉伯人伊本·可尔达白曾东来我国新疆旅游,写成《道路和邦国志》一书,记载九姓回鹘即九姓乌古斯是游牧人,初信摩尼教。十世纪中阿拉伯地理学家马素地在其《黄金牧地》中说回鹘人数多,最勇敢,信仰摩尼教,王名伊利可汗,人们尊称他为“阿厮兰汗” (意为狮子王)。十一世纪中来过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马尔瓦则在其所写的《论中国、突厥人和印度》一书中,记载从中国国境的极西喀什噶尔到甘肃甘州回鹘境内的路程,以上是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中我们略知的阿拉伯人关于住在新疆、甘肃境内回鹘人的纪录。  相似文献   
190.
张闻天在中央苏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33年1月至1934年10月,张闻天在中央苏区战斗了将近两年。对于张闻天的革命一生说来,这两年至关重要。他亲身经历了保卫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亲身参加新生的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建设。革命实践促使张闻天认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