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东汉文人的入幕经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幕府特征的演变,入幕文人的士风发生了从忠君到忠主的变化,这一变化深深地影响到东汉文学精神的变迁。东汉前后期,入幕文人的书写内容经历了从规谏幕主到歌颂武功的变化,写作方式也从依经立义转向了自骋其词。文人入幕是影响东汉文学嬗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正>2013年12月驹泽大学举行了以"中华文明的成立与变化"为主题的日本中国考古学大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的研究者,向大会通报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最新考古发掘情况,并就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传播等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对究竟何谓"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会议详细介绍有待今后发表。以下将对2013年的研究状况以时代先后分别予以介绍。旧石器时代。加藤真二《从考古学看生活于中国的旧人向新人的演变》(西秋良  相似文献   
143.
山西横水西周墓地研究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至2005年发掘的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1、M2,为佣伯及其夫人的并列异穴合葬墓。两座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平面呈“一”字形,墓道在西侧,墓主人头朝西。二层台上皆随葬木车一辆,墓内随葬大量的铜器、玉器、陶器和漆木器。M2的墓主是佣伯,俯身直肢葬,随葬铜戈4件。铜礼乐器有鼎3、簋1、尊1、觯1、岙1、爵l、卣1、甗1、盘1、甬钟5件,共16件(其中8件有铭文),此外还有陶鬲1件。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仰身直肢葬,出土有荒帷。随葬的铜乐礼器有鼎5、簋5、甗1、鬲1、盂1、盘2、岙2、提梁壶1、贯耳壶1、觯1、甬钟5件,共25件(其中8件也有铭文),陶器有鬲、高圈足簋、大口尊、三足瓮、圈足瓮、浅盘豆等30余件。发掘者认为,这两座墓的时代为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或稍晚。在以晋文化为主的晋南,新发现了一个不见史籍记载的佣国,令人欣喜。笔者曾经探讨过其文化性质及其与晋文化的关系。本文再就荒帷、佣伯、西周时期的王畿范围等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荒帷在M1椁室内,大面积揭露出套盖在外棺上的荒帷,即当时的棺罩。与荒帷同时出土的,还有在外棺盖上的小木结构痕迹,以及形状类似帐架构件的铜用具。小木结构痕迹是方格状的木架,已塌落成堆,失去全貌。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墙柳之类的饰棺之物。M1下葬后不久,椁室内多次进水,棺椁之间逐渐被淤土占据,而椁室以外的填土始终没有倒塌,于是,椁室内的荒帷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饰棺之物,为研究史书所载的“荒帷”提供了实物资料。整体来看,荒帷的现存状况类似于今天的蚊帐。顶部已塌落,结构不详。其西、北面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约1.6米,西北角有向下错位的现象;南面的上部已塌落,现存高约1.2-1.3米;东面保存最差,只剩下面的局部,高约10多厘米。保存下来的总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由两幅横拼而成,拼接的地方有明显的接缝,下有扉边。因多处有褶皱现象,所以实测每幅宽至少0.8米,总长约1.8-2米。外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绣图案,主题纹饰为凤鸟。北壁荒帷的画面保存较完整,至少观察到三组大小不同的凤鸟纹。图案  相似文献   
144.
1926年5月,地质学家袁复礼与考古学家李济在山西南部沿汾河流域作了一次“双剑合璧”的文物考察。考察途中发现了两处仰韶期的史前遗址,其中一处有丰富的彩陶,这促使同年秋天,李、袁在国外资金的资助下,以清华大学研究院的名义,开展了中国人独立进行的第一次考古发掘,这便是后来非常著名的西阴遗址的发掘。它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在大举发掘殷墟之前的小试牛刀;时至今日,伴随着后来学者不间断的争论和探索,以“西阴纹”彩陶为标志的西阴遗存依然受到学界的密切注视。对于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两位大师的合作,始终是一座丰碑。在遗址发掘80周年之后,在李济先生诞辰110周年的今天,这一段历史仍能被纪念、被追忆,诚为一幸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5.
绛县横水1号墓、2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 呈“Ⅱ”字形,墓道在西,墓主人头向西,二层台上皆随葬木车一辆,棺椁之间随葬大量的铜器、陶器和漆木器,据此推测,这是一组西周中期的公侯级墓葬,我们认为是在穆王后期。 1号墓墓主为女性,仰身直肢葬,发现的棺罩即“荒帷”,富丽堂皇,千年一得,有3个殉人,随葬  相似文献   
146.
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多年来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教学时数难以保证、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育对象敷衍了事、教学效果有名无实,在各高校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第一,须将"形势与政策"统一纳入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第二,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实行专题化教学模式,注重现实性、时效性和知识性、理论性的有机结合;第三,须打造专业的"形势与政策"专职教师精品团队,确保师资水平;第四,须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7.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理科不平衡、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要求过高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对此,国民政府通过采取增设职业介绍所、制定法律、改革学校教育、鼓励学生回原籍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机会。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但由于社会的日趋动荡及政策措施中的不足等原因,国民政府始终没有根本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8.
抗战妙联     
从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创作的许多对联,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国军民不屈不挠、团结抗敌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49.
15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48名华侨留守儿童、44名国内留守儿童与18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资源、人格和行为的调查,旨在分析探讨华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资源、人格与行为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显示,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行为与国内留守儿童具有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行为也具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人格与行为均不如国内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与父辈生活在一起的华侨留守儿童遭受更多的惩罚与羞辱,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资源好于小学生;华侨留守儿童女生的宜人性高于男生,男生的违纪行为和攻击行为多于女生;华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源影响其人格,人格又影响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