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51.
黄季陆     
黄季陆(1896——1985年)四川省叙永县隆乡人。早年曾在上海复旦公学中学部读书,与吴南轩(抗战时期任复旦大学校长)和罗家伦(曾任中央大学校长)均为同窗好友。1917年毕业于复旦,旋赴日本留学,毕业于庆应大学。1919年复去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威斯灵大学学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大学硕士学位。又任加拿大都郎托大学研究员,并在加拿大办过“醒华日报”。  相似文献   
52.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锡伯族做为不到十万人口的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居在东北和新疆这两个极边地区。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占我国锡伯族人口60%以上的东北地区的锡伯族丢失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占30%左右的已成为新疆世居民族的锡伯族,保持、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使她成为新疆47个民族成分、13个主要民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成为新疆诸多民族中的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蒙柯尔克孜一样,不但有语言,而且有文字的民族。西迁二百多年来,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始终成为新疆锡伯族人民的第一思维工具和重要的社会交际手段,使之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  相似文献   
53.
当代世界宗教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宗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玮  毛国庆 《攀登》2004,23(3):92-95
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对我国宗教产生了种种影响.因此,准确把握世界宗教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由此带来的对我国宗教的影响,将有利于我们做好宗教工作,进一步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54.
晚于孔子(约前551年-前479年)约180多年的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时代,是中国进入大一统之前的准备时期。这一阶段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影响,许多语言、词汇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或衰亡阶段。《诗》也不例外,在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消失之后,许多词语也消亡了。孟子在引《诗》论《诗》时就不得不对这些字、词做出解释,或训诂文字、考证文字语义,或诠释大意。孟子可以说是中国《诗》学注释体例的发明第一人,也是中国训诂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55.
劳动力特征亚裔美国妇女1980年的就业率(66%)比加权的白人抽样(59.8%)要高。但亚商之间的就业率也因种族和出生地不同而不同。本地出生的日商、华裔和菲商的就业率高达70%以上,而外国出生的日本移民的就业率却低于50%(表四)。就妇女从事的职业和行业而言,亚高妇女更可能从事服务性工作和手工劳动,也更可能从事专业工作。相反,白人妇女则更多地从事较低级的白领工作。但是,在亚裔中,本地出生的日本、中国和菲律宾高妇女比白人妇女更多地从事办公室工作,更多在专业服务部门、公共行政机构和中心工业部门工作。在移民中间,…  相似文献   
56.
1991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宁可、汪征鲁编著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正如作者在《导论》中所说的那样,该书“尽力吸收了有关研究的成果”,在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上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7.
察布查尔——是我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地处新疆伊犁的最西端,西部与苏联交界,战略地位很重要。这是一块由锡伯族人民守卫和开发出来的美丽富饶的土地。察布查尔锡伯语粮仓之意,是由锡伯族人民所挖的一条有名的大渠——察布查尔大渠之名命名的。这条大渠彻底改变了西迁锡伯族人民的命运,为锡伯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福音。凿挖这条迄今180年历史的古老水渠的倡导者和组织领导者是图伯特,他是锡伯族人民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由东北辽沈地区西迁新疆伊犁地区戍边屯垦二百二十五个年岁中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值得一书的历史人物中的最杰出的人物,关于他倡导修建察布查尔布哈(大渠)的卓越贡献和动人事迹,在锡伯族人民中广为流传,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